《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4170|回复: 0

东方山陆氏源流考(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6 1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东方山陆氏与唐相陆贽的渊源
据东方山陆氏宗谱记载,陆迥是唐贤相陆贽的弟弟,这种说法有明显的错误。首先,陆氏家谱记载,陆迥出生于开元八年(720年),陆贽出生于天宝十四年(754年),从出生年份上看,陆迥比陆贽大三十四岁,不可能是陆贽的弟弟;第二,据史料记载,陆贽虽然幼年丧父,但他还是有两个弟弟,分别是陆赏和陆赓,陆贽母亲韦太夫人精明贤德,不但将他们兄弟三人抚养成人,还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陆贽十八岁就进士及第,二弟陆赏也官至监察御使,从这个角度看,陆迥不可能是陆贽的弟弟;第三,据仰贤堂陆氏宗谱的世系可以看到,陆贽是从陆通算起的第四十世,陆迥则是三十六世,比陆贽还要早四世,所以从世系上看陆迥也不可能是陆贽的弟弟。最后,从源流上看,陆迥源于三国吴丞相陆凯一脉,陆贽源于三国陆逊之弟陆瑁一脉,所以从源流上看,陆迥不可能是陆贽的弟弟。东方山陆氏宗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载,让人费解,或许是追求名人效应,抑或有其他原因,这个谜团只有等到新的史料出现才能解开。二世陆淳和陆贽却有渊源。陆贽少年得志,十八岁就进士及第,历授郑县尉、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唐德宗李适即位,召陆贽为翰林学士。建中四年(783),发生了泾卒之变,陆贽随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诏令多出其手。兴元元年(784),京城长安收复,德宗返京。不久,陆贽因母丧罢官。服满入朝,权为兵部侍郎,仍充翰林学士。贞元七年(791),陆贽罢翰林学士,正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次年陆贽始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十年,因触怒德宗,被免为太子宾客。十一年,陆贽被贬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别驾。跟陆贽的仕宦生涯相比,陆淳简直就是大器晚成,陆淳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大历十年,陆淳春秋《篡例》书成,受淮南节度使陈少游举荐,入京任太常寺奉礼郎,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历任左拾遗、太常博士、仓部郎中、左司郎中、国子博士等。贞元六年,唐德宗祭祀,陆淳作为仓部郎中(属户部),是礼仪顾问之一,而此时陆贽正是德宗信任的大臣。据《杨文》考证,贞元十一年,陆贽被贬为忠州别驾,陆贽政敌裴延龄大势排挤陆贽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受裴延龄管辖的陆淳受到排挤,于贞元十二年改国子博士,贞元十六年,陆淳外放信州刺史。史书中没有记载陆贽和陆淳的交往情况,但从他们被贬的情况看来,陆淳至少是陆贽的支持者或同情者,《杨文》则认为陆淳被贬与陆贽有直接联系。陆淳和陆贽同为吴郡人,同时得到德宗信任,况且自古以来陆氏子弟为官,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忠”,两个忠臣之间有来往合情合理。贞元二十一年,陆贽和陆淳同时被永贞党人起用,可见他们有共同的政治理想,也印证了《杨文》的说法。
六、陆淳年谱
741年  陆淳出生。
上元元年(760年)   陆淳师从啖助学习《春秋》学。
大历五年(770年)   啖助去世,陆淳和啖助之子啖异一起整理啖助《春秋集传集注》及《统例》的遗稿。是年冬, 陆淳和啖异一起赴浙东拜访赵匡,在吸收了赵匡的意见后,继续整理书稿。
大历十年(775年)  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篡例》书成。同年,陆淳在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处入幕僚。
建中年间(780年-783年) 陆淳受陈少游举荐,任太常寺奉礼郎。[9]
建中至永贞年间  陆淳任左拾遗。
贞元四年(788年)前  陆淳任仓部郎中,摄太常博士(礼官)。任内著《礼类》二十卷,已失传。
贞元四年(788年) 陆淳上书反对为武成王姜尚立庙。
贞元六年(790年)  十一月,唐德宗亲行郊享之礼 ,陆淳与吏部郎中柳冕等人一起,为德宗制定郊享礼仪,以备德宗顾问。
贞元十一年  陆淳参与关于禘袷的论争,用其《春秋》学说的观点,讨论祭祀的顺序。
贞元十二年  陆淳任国子博士。在任上,进《集注春秋》一书。
贞元十六年  陆淳外放,任信州刺史。
贞元二十年  陆淳任台州刺史。同年九月,陆淳接待日本僧人沙门最澄者。
贞元二十一年 陆淳任给事中,同年任太子侍读,为避太子讳,改名陆质。同年,向太子献《君臣图翼》。
贞元二十一年  九月,陆淳去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30 19: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