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四川寻亲记

查看: 6685|回复: 4

四川寻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3 10: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寻亲记
陆增权

一、那一种牵挂
常有老人说,六十年的亲戚,千百年的家庭。刚听说这一句话时,很不理解。要知道,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物资、文化生活都十分贫乏,偶尔来一个亲戚,总比平时的生活要好一些,没有肉,也许会有几块豆腐吧?家族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低头抬头见的,平时一起读书玩耍、或砍柴放牛的伙伴,他们都姓陆,感觉不到有什么区别。但随着一年年的长大,家里火炉边上伴着蒸红薯的毛柴火光,聆听着由定伯伯等老人们的“古人(故事)”,才把家族的故事由点到面地联系起来,知道我们村是从瑶上搬过来的,最早可能搬到过滚头岭(德里村)或是大塘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不发人,所以想搬回瑶上住。当他们将家俱、农俱、粮食、牲畜等一应物品往回运的过程中,走到我们村现在居住的地方,已经离瑶上村不远了,过江过去走一袋烟的功夫就到了。所以,先辈们想歇一歇,于是就放下耕牛,让它们吃点竹叶和青草。谁曾想到,放下绳子的耕牛,一头扎进竹林后再也赶不出来,没办法,先辈们只好在竹林边的河滩上搭起简易的棚子,渡过了不平静的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伴着初升的太阳,先辈们走出临时搭建的茅棚,展望河滩的周围,发现自己致身于一个竹林茂密的沙洲上。沙洲三面环水,另一面紧靠依山而下的小坡,就象一支木船系在江岸边,好一派优美宜人的山水风光。先辈们心理一喜,顿时决定就在此居住下来。此时,昨天走入竹林的耕牛们也走到了小径边,看着主人们哞哞地叫,就象是对主人们的决定表示拥护与欢迎似的。于是,先辈们在大车田这片河滩沙洲上,开田僻地,辛勤耕耘,很快就有了收获:不仅田地的粮食丰收,而且人丁兴旺,“三子十八孙”快速地繁衍起来。不知多少年过去,相邻而居的欧家屯没人了,绝了;唐家也人丁稀落,只有陆家后人就象河边竹林里的笋子,年年大发。这样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的面积和当时粮食产量的局限,人口发展过快,土地可不堪重负。于是呼,先辈族人们充分利用灌江之便,或撑船,或放排(杉木排)找寻生路。有的溯江而上,进入灌阳镇、新街乡、黄关镇等古千家洞里居住;有的顺流而下,在兴安、灵川、梧州、南宁等地安家。清朝初年,由于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不停,再加上清军入关的统一战争,甘、陕、川、黔等地田地荒芜,人丁稀少,偌大的一个四川天府之国,竞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残败荒凉景象。为开发西部,清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措施,这就是“湖广填四川”。这个“湖广填川”的移民政策也影响和波及了广西。我们大车田村、官庄蒋家村、官庄下赤岩村的陆姓后人,在清康熙年间先后有15叔侄兄弟迁入四川。
他们15叔侄兄弟先后入川,是自愿响应清政府的号召入川的呢?还是迫于清政府的强迫高压入川的呢?世代相承的族谱里没有记载,旧《灌阳县志》里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录。数百年过去,故乡的族人没有忘记那些迁出的亲人,沿河两岸的人常有联系,距离不远的兴安、全州、道县的族人修谱时还一同加入。但那些迁到四川等远地的族人,由于当时交通、通信的落后,一去就杳无音讯了,何谈清明祭祖、联宗修谱啊?可是,故地的族人从没有忘记他们,不仅谱书里有他们的名字,还无奈地编出故事,说迁四川的那些人回来后,我们这边就要出“很(能)人”了,就要有人升官发财了,让这些听起来有些荒诞的话语代代相传,目的是让后人记住那些远行的亲人,表达的是一种思念、一种牵挂、一种希翼,或许还有无奈?
二、这一趟远行
2010年,在研读民国十年版《陆氏族谱》时,联想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就对迁出的族人就多了一份关注。发现老人们世代相传的族人迁川故事,谱书里确有记载,他们分别是:来灌始祖之一的明辅公第十六世孙印峰公派下合义之子振玉、振金兄弟;第十六世孙印峰公派下钟睦之子生棫、十六世孙钟合之子生嗣、生薰、生 、生荇兄弟;十七世孙生顕之子懋勣和明辅公第十七世孙寨峰公派下生栉之子懋达、懋道、懋远、懋通、懋遂、懋边、懋迪俱迁四川。其中一处讲到是迁四川遂宁,再没有其他具体的位置。迁徙的年代也没有说,但据笔者查证其房属兄弟们的出身年代,他们应该是清康熙前期外迁的。当时就想,他们到底迁到四川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一去几百年没有音讯呢?现在还有后人吗?什么时候我去找找他们?
带着几百年来历代先人灵魂的寄托,带着当代族人们的热情期盼和重托,也带着与四川亲人们见面的希望和快乐,2011年的金秋十月,我与迪标先生肩负着族人的使命,踏上了四川遂宁寻亲的旅途……
201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日),星期日,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我与迪标乘快巴到桂林,下午6:30乘飞机直达成都,晚上8点刚过,飞机安全平稳地到达成都的双流机场,同村在成都开办石材门面的增香兄弟到机场接我们,第二天早上又开车送我们到客运中心乘班车去目的地。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遂宁。遂宁原来是一个县,公元1985年时升格为地级市,辖三县一区。原遂宁县改称市中区,2003年将市中区划分为船山区和安居区,现遂宁市实辖二区三县,总人口有300多万,其中船山区和安居区占140多万。
2011年10月17日上午,从成都的十陵客运中心乘大巴直达遂宁市,行程只有130公里,两个多小时便到了。下午上班后,我们即去船山区政协。他们分管教文卫体委员会的邓副主席和教文卫体委员会易主任接待了我们。当我们说明来意,并请求帮忙时,他们介绍了当地情况,并给了我们一个不情愿知道的消息。邓副主席说,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读书到现在工作多年,身边没碰上姓陆的同学和同事,只有姓“卢”的人,没见过姓“陆”的人,就是船山区政协本届180多名政协委员中,也没有一个姓“陆”的委员。听到此,我们心里凉了半截。好在晚饭时,热情好客的邓副主席和易主任请来了他们的秘书长和其他委室的领导作陪,交流的过程中,该区政协的秘书长说,船山区没有姓陆的,并不表示安居区没有姓陆的,他就知道安居区的汾水镇等地都有陆姓村民,其中有一个地方还叫“陆家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请秘书长帮联系安居区政协,细心的秘书长安排好了一切。
2011年10月18日,船山区政协的李师傅准时开车到宾馆接我们,并将我们送到了安居区政协的李秘书长办公室。李秘书长看完我们的介绍信和委员证后,当即打电话叫安居区政协的文史联谊委主任郑毅来办接待我们,并电话联系了有陆姓村民的几个乡镇的政协联络组组长,让我们随郑主任前往寻亲。上午即乘车到达了中兴镇的安家沟村,找到了该村的文书陆祖富,他说他们村的陆姓人家,是从河南搬过来的,字辈与我们合不起,其始祖的名字也与我们迁川人员的名字对不上号,叫我们去汾水镇等地找一找。中午在中兴镇政府所在地吃过午饭后,即乘车经过宝石镇到达汾水镇。该镇领导已通知小金家村的村主任陆建良在镇上等我们。待我们与陆建良碰面后,说明来意,他即召集在该镇街上居住的几位家族长者一起见面座谈。其中一位长者,年过八旬,长长的白胡须足有一尺多长,面容慈祥,精神镬烁;另一位60多岁,象是一名退休教师,家里藏有谱书,族人婚嫁等事常请教他。参与座谈的陆姓老人们,对我们不远千里来川寻亲的义举赞叹不已,细细道来,相谈甚欢,追根溯源,相见恨晚。遗憾的是,尽管他们村和周边村姓陆的人比较多,相加起来有数千人,但他们也是河南家风搬来的,村里祠堂里祖先的牌位、碑文对来川原由等事记载得清清楚楚。看着我们失望的样子,小金家村主任陆建良好生过意不去,绵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去年在区党校培训的同学,姓陆,名叫通清,不知是否与我们有关?
按照陆建良提供的信息,我们第二天找到了陆通清,他是西眉镇的,村里有300多名姓陆的,但也是从河南来川的,与我们搭不上关系,周边玉丰等镇也有少量陆姓人家,皆不与我们同源。
至此,遂宁市安居区有陆姓居住的村镇基本走了一遍,没去的也进行了了解,始终没有找到从广西灌阳迁移而来的陆姓人家,宣告我们此次四川寻找宗亲行动的失败。
2011年10月20日,乘火车返桂林。去也匆匆,回也匆匆。
三、存一份希翼
寻亲失败的苦涩是难受的,那一种血液里与生俱来的亲情却没有因失败而消失,临回灌阳之前,将联系电话和有关资料留给了四川的朋友和增香兄弟,希望他们做个有心人,帮我们留意姓陆的人员,或许有朝一日会有奇迹出现?
四川那么大,一次的远行肯定不够,还要利用现代工具,在互联网上发布寻亲信息,期待有心的朋友和保留有悠久家族文化历史的陆姓族人能够达成我们家族的心愿:游子归宗,谱写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和谐、共荣的新篇章。

              2011年10月26日
发表于 2012-5-23 14: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这就叫亲情、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每个陆姓族人都向这样就好了、我顶你。想想我们秀夫公的后裔们、唉!
发表于 2013-10-27 21: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陆姓是康熙年间从广西全州迁移过来的 族谱记载是 陆自谦 和廖太君 带着4个儿子一起来的 族谱没有记载是陆姓哪个支系 在网上也找不到全州陆姓的记录  请全州的宗亲 看到和我联系一下 QQ252978177
发表于 2015-5-31 10: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是湖广填四川过来的,现在在重庆梁平,据说祖籍是湖南永州
发表于 2015-5-31 10: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地寻亲往往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原因大多在于时间过去数百年,人口迁徙频繁,另外族谱记载也可能存在错漏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8 03: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