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6429|回复: 1

陆秀夫纪念馆建成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1 07: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坛耆老仰高风王春瑜年前,也就是公元年,正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祥兴二年。这年的3月6日,元朝大将张弘范率领水陆大军,攻破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在残山剩水间艰苦卓绝苦撑危局,坚持抗击元蒙斗争的南宋朝廷,终于失去最后的屏障。在生死存亡关头,丞相陆秀夫(公元1236-1279年)大义凛然地对年仅八岁的帝说:“德祐皇帝(按:指投降元朝的南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他抱帝负背,“以匹练束如一体,将黄金玉玺垂腰间”,纵身投海殉国。此前,他已拔剑令其妻与三个儿子跳海。这种在征服者面前誓不屈辱,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壮烈千秋。陆秀夫与他的战友文天祥一样,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长期以来,陆秀夫一直受到世人的崇敬。张弘范曾厚颜无耻地在崖山北面一块奇石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明朝时即被削去,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从明朝初年开始,在广州市、崖山等地,即陆续建有三忠祠,纪念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至今崖山古建犹在,石山镌有田汉在上世纪60年代书写的“陆秀夫负少帝殉国处”。在陆秀夫的家乡盐城市,明中叶建有陆秀夫祠,早几年经重新修缮,已对外开放。在陆秀夫的出生地长建里——今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明万历时建有“景忠书院”,将陆秀夫童年时因家贫点不起油灯,常去佛爷处借光的“酉甫神庙”,修葺一新,后又立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纪念碑。可惜书院、神庙均毁于抗日战火,惟纪念碑尚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去建阳镇凭吊陆秀夫遗迹,拂拭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纪念碑,不禁感慨万千。生死场成安乐地,岂应无庐奠陆公?作为陆秀夫的乡党,又忝为史家之列,我曾多次建议盐城市、建湖县领导,在建阳镇重建“景忠书院”、“神庙”、“陆秀夫读书亭”,以纪念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奈何人微言轻,迄无下文。 也许正如古人的二句诗所述,“衣冠不论纲常事,付予齐民一担挑。”令我惊喜的是,从去冬至今,不断从建湖传来消息,陆秀夫的乡亲建阳镇居民委员会主任袁立昌,发动居民,多方集资,克服重重困难,不仅重建了多平方米的“景忠书院”、多平方米的“神庙”,还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陆秀夫纪念馆”、21平方米的“陆氏读书精舍”以及秀丽的“陆秀夫读书亭”,目前正在布置展览,绿化环境,不久将正式开放。

  我为家乡父老的爱国情怀、文化视野感佩不已。我想应当为“陆秀夫纪念馆”做点实事。因在文史界舞文弄墨,我与一些文坛耆宿及名家有交谊,即使与个别巨匠无往来,也能通过文友说上话。请他们为“陆秀夫纪念馆”留下墨宝,或题字、或赠联、或赋诗,对陆秀夫的爱国精神、高风亮节,是有力的弘扬,也是对家乡父老的支持、鼓励。我给上海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杂文家何满子先生打电话,说明情况后,他幽默地说,“一定遵命。”第三天,我就收到了他在二尺宣纸上写的一首诗:“败走崖山宋祚终,负王蹈海尽孤忠。于今七百余年后,犹仰英灵振颓风。”最后二句联系现实,可圈可点。何老年过八旬,但思维敏捷,字迹潇洒、飘逸,令人钦佩。我给同住北京方庄的杂文界老前辈曾彦修(严秀)同志打电话,虽然他已84岁,正为严重的高血压症所困,仍然盛赞陆秀夫家乡人民做了件大好事,并给李锐同志打电话,请他题词。李老已是85岁高龄,收到我的信后,即打来电话,说恢复纪念陆秀夫的建筑,保护好相关文物,很有意义,赞扬了建阳镇居委会的壮举。

  他并详细询问了清人姜有庆的《吊陆丞相》诗,我一字一句地念给他听,因普通话不佳,他听来费力,但耐心听完,直到明白全诗为止。老人一丝不苟的精神,可见一斑。两天后,我就收到了他写在宣纸上的一首诗:“大节孤忠义薄天,丹心永照汗青间。家乡父老深情义,垂范衣冠对镜前。”是的,历史是面镜,照来不平静。“衣冠不论纲常事”者,在陆秀夫这面历史的镜子前,应该感到惭愧。我给上海的王元化同志写信。这位82岁的学贯中西的当代鸿儒,冒雨去上海图书馆为他特辟的工作室,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一副对联:“尚有祥兴书岁月,宋家统系仗公存。”(借用姜有庆诗句)我收到这份墨宝后,但见笔力遒劲,真是宝刀愈老光愈灿。我给今年84岁的新闻界前辈李普同志打电话,他很快写来一首诗:“崖门一跃惊天地,多谢先生励后贤。莫道只今皇历改,节行抛却只看钱!”真乃古为今用,振聋发聩。李老的书法在文化界颇有口碑,这次是写的大字,刚劲中透着柔美,令人爱不释手。近日,曾彦修老人特地请人送来他扶病写的一副对联:“携君蹈海惊天下,举宝沉洋泣鬼神。”真是太难为他了!我给今年81岁的著名学者、书画家冯其庸先生打电话。

   冯老刚从江南讲学回来,身体欠佳。但他很快用四尺宣纸,写了陆秀夫的一首诗,以表敬仰之忱。冯老的字圆润秀逸,被行家评为“无烟火气”,这幅字当属“陆秀夫纪念馆”书法作品的镇山之宝。次日,冯老又来电,作了一首诗,曰:“飘摇社稷一线危,生死存亡日月悲。留得乾坤正气在,清波一跃是奇男。”可惜的是,次日他就因病住院了。我衷心祝福他早日康复。还需指出的是,李锐、李普、曾修彦、王元化四老,不仅是文坛元老,也是革命前辈,他们的党龄,都已超过一个甲子,我谨向他们鞠躬致敬。我不断向文友致电、致函。

今年岁的方成先生、年逾古稀的牧惠先生、舒展先生、戴文葆先生、李国文先生、高莽先生,以及年近古稀的阎纲先生、年轻的伍立杨先生,都已寄来墨宝。邵燕祥先生已寄来一首诗:“自古英雄生末世,每于患难见良材。关山万里归柴市,千古文章哭钓台。重镇临危传不至,败军受命散还来。大敌当前无再辱,崖山百世有余哀。”此史诗也,真不愧是著名诗人的大作。流沙河先生寄来一副对联:“宋灭无降帝,陆沉有秀夫。”天衣无缝,堪称联语极品。何镇邦先生、白钢先生、韩石山先生的墨笔也将寄来……  谢文坛耆老及诸名家对陆秀夫家乡的人文关怀。愿他们的热忱与“陆秀夫纪念馆”同在,与建湖水乡的蓝天碧水同在。(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3-18 13: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家庄陆公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8 19: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