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陆皓东/近代

查看: 6116|回复: 2

陆皓东/近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22: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和革命烈士陆皓东是近代民主革命者,为人聪明沉勇、真挚、诚恳、能书善画。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1883年秋,在香港与孙中山一起加入了基督教。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还积极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广州起义时陆皓东被捕。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在敌人屠刀下毫无惧色,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简介

    陆皓东共和革命烈士-陆皓东
  姓名:陆皓东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
  出生年月:1868年09月30日
  牺牲日期:1895年11月07日
  陆皓东,原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近代民主革命者。9岁而孤。为人聪明沉勇、真挚、诚恳、能书善画。1886年,陆皓东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23岁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任芜湖电报局领班旋又返粤居,常与孙中山谈论倾覆朝廷情事,义甚洽,风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陆皓东1.jpg (4.8 KB, 下载次数: 0) 陆皓东2.jpg (6.74 KB, 下载次数: 0)
陆皓东3.jpg (6.71 KB, 下载次数: 0) 陆皓东4.jpg (20.61 KB, 下载次数: 0) 陆皓东5.jpg (221.91 KB, 下载次数: 0) 陆皓东6.jpg (298.94 KB, 下载次数: 0)

生平履历

少年聪慧
  1868年9月30日出生于商人之家。其父陆晓帆,长期在上海经商,家产颇丰。陆皓东是独子,他与孙中山从小就在一起,堪称竹马总角之交。8岁时入私塾读书。9岁时,父亲病逝。自幼“聪明好学,真挚恳诚”,对世俗深表反感。不久后,母亲带皓东返回翠亨村入读私塾。陆皓东是独苗,从小聪慧过人,能书善画,曾因绘《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肖像在同学中传阅而被塾师责备不专心求学。他反问:“画画难道不是一种学问?”塾师无言以对。
革命生涯
  1883年秋,孙中山从檀香山归国回到家乡,他与孙交往更加密切,并从孙那里接受了许多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非常赞佩孙宣传政治革命、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风俗不良等行为。并同孙将村庙北极殿中的神像砸毁,为豪绅地主所不容。于是年11月被迫离开家乡,避往香港。在香港,与孙一起加入了基督教。
  不久,前往上海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电员,后升任领班。1890年,回乡完婚时,正逢孙中山在香港、广州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探求革命救国的途径,他遂留下与孙等“高谈造反覆满”,被时人称为“四大寇”。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政治见解”。他们一起确定了排满的宗旨,目的在于“警醒黄魂,光复汉族”。
  1893年冬,应召与孙中山、尤列、郑士良等8人,在广州广雅书局抗风轩开会,策划创设革命组织,提议组建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后因人数不多,没有形成具体组织。
  1894年初,随孙回到故里,帮助孙起草上李鸿章书稿,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2月,陪孙经上海到天津上书李鸿章,希望李能接受革新主张。但未被接纳,他俩怀着惆怅忿懑的心情,怏怏而返。从此放弃了和平改良的幻想,一心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兴中会成立后。他与陈少白等人在香港从事革命联络工作。
  1895年初,与陈少白等协助孙中山完成了联合杨衢云、谢缵泰等人组织的辅人文社的工作。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以“乾亨行”的名义作掩护。3月16日,孙中山召集会员讨论发动广州起义的计划。会上通过了他提出和精心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革命军的军旗。不久,他和孙中山、郑士良等到广州,成立兴中会组织,在双门底王氏书舍设“农学会”作为掩护起义的总机关,由他主持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先后建立秘密机关数十处,联络防营、水师及附城一带会党、绿林、游勇等。至8月底,起义的准备工作大体就绪,遂决定于10月26日起事。他奉命与郑士良、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广州指挥调度。10月26日,起义因故未能如期举行。次日,消息泄漏,两广总督谭钟麟派大批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机关的人员转移,他自己最后离开机关。走到半路,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决定返回察看处理。同行的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坚决地说:“党员名册最重要,倘被搜去,清吏按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分内事。”言毕,毅然返回。到机关后,军警接踵而至,将机关严密包围。他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灰烬。他从容被捕,被押往海南县署审讯。
  清吏严刑逼供,妄图从他口中获悉同党名单。他宁死不招;叱令使跪,坚不屈膝。县令强逼供词,他愤慨激昂,当庭直书,痛斥“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腼颜鲜耻,甘心事仇”;直认杀满兴汉不讳。复慷慨陈辞:“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没,九世含冤异人归楚,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清吏气急败坏,以钉插其手足,凿其牙齿,极尽严刑酷法之能事。他多次死而复苏,始终不屈,并严厉痛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11月7日,英勇就义。后人将仅能找到的他的两枚遗齿及衣冠,葬于他的故乡翠享村。他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被孙中山称为“吾党健将”,“沉勇元良,命世英才”,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其“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
追随孙文
  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两家相距不远,两人年龄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对世俗表示反抗,从小便成为挚友。
  清光绪九年(1883)秋,孙中山由美国檀香山回国返里,陆皓东从孙中山那里接受许多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孙中山在乡间宣传政治改革,抨击清廷政治腐败和社会风俗不良,陆皓东十分赞佩。一天,他俩为破除迷信,将村庙北极殿的一些神像砸毁,劝说人们勿靠神仙靠自己,结果为豪绅地主所不容,孙中山被迫去香港,陆皓东远走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到芜湖电报局任译电员,后升任领班。
  光绪十六年,陆皓东由上海回广东与黎小卿结婚。其时,孙中山经常在香港、广州以行医为名,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互抒救国抱负,酝酿进行革命斗争,陆皓东也参加他们的活动。1892年,陆皓东与尤列合资在顺德创办兴利蚕子公司,孙中山撰联“兴创自我,利归于农”以示祝贺。光绪十九年冬,孙中山召集陆皓东、尤列、郑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凤轩开会,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兴中会,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但未形成具体组织。
  光绪二十年夏,孙中山拟北上要求清廷改革,陆皓东一同前往,并带同孙中山找到曾与父亲一起经营生意的洋务派实业家郑观应,经郑引荐,赴天津上书洋务大员李鸿章,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经多方奔走,未得李鸿章接见,其上书也未被理睬。两人旋即从天津到北京。这时,正值日本侵略朝鲜,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清政府却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热衷于筹备慈禧太后的60大寿。他们深受震动,从此放弃依赖清政府改良的幻想,坚定了推翻清王朝统治、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决心。
  上书失败归来,孙中山转赴檀香山,陆皓东则留在国内,从事革命联络工作,并利用往来于上海、汉口、广州之间的机会,考察各地形势,鼓吹革命,结纳有志之士。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还积极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
设计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1895年1月,陆皓东接到孙中山回国的消息,立即与其他革命志士赶赴香港同孙中山会合,商讨举义大计。2月21日,他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香港兴中会总部,成为孙中山忠诚的战友和得力助手。3月,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战败求和,民情激愤,兴中会总部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陆皓东在兴中会总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起义势在必行,不能再有丝毫动摇。会议决定“分道攻城”之策,约定时期,召各地民团会党,分顺德、香山、北江三路,会集广州,同时举事。陆皓东在会上还提出:为了团结同志,号召天下起而响应,一定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以示与清朝决裂。这个建议获得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的热烈支持。陆皓东受孙中山委托设计革命军旗图案。他通宵达旦地思考,终于设计出了青天白日旗(即后来的国民党党旗)。这面军旗,成为发动广州起义的标志。
广州起义
    陆皓东展示其设计的青天白日旗起义方针既定,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到广州。他们在双门底的王家祠设革命总机关,以“农学会”名义作掩护,由陆皓东主持,暗中积极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联络了三元里的团防,北江、西江、汕头、香山、顺德一带的会党,以及城内外防营、水师的部分官兵,一切布置就绪,孙中山决定乘全国人民对签订丧权失地的《马关条约》十分愤慨之机举行起义,日期选定10月26日(旧历九月初九),以便利用重阳节四乡群众结队到省城祭祖扫墓的风俗,乘机运械聚合。革命总机关决定由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广州指挥调度,杨衢云在香港集合会党,于起义当日清晨直攻广州城内各重要官署,其他各路分途响应。起义的当日清晨,各路首领均往总机关领取命令口号,唯独充作主力的香港队伍未到,等了两个小时,始得港电通知,须推迟两天。起义计划被全盘打乱。
  等到起义时,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因运送枪械不慎,被海关搜获手枪600余枝。两广总督谭钟麟又先后接到密探的报告和兴中会叛徒的告密,急调兵千余回城防范,并派大批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陆皓东得悉消息,立刻安排同志们转移,自己也和孙中山避往别处。他离开机关后,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随即决定独自一人返回察看处理。周围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却说:“党员名册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着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份内事。”言毕毅然前往。到了机关,暗探跟踪而至,大批军警立即将机关严密包围。陆皓东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为灰烬,陆皓东则被捕。
壮烈就义
  陆皓东被捕后解至南海县受审。他大义凛然,对坐在堂上的南海知县李微庸投以轻蔑的目光。李勒令其下跪、招供,遭到拒绝。陆皓东索取纸笔,不假思索,挥笔疾书,痛述严重的民族危机,指斥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毫不隐讳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坚强决心,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清吏气急败坏,对他施以酷刑。陆皓东面对敌人的斧钺梃杖,坚贞不屈,豪气不减。他手脚被钉上竹钉,牙齿被一颗颗凿落,浑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多次死而复苏,始终未吐露一个同志姓名,并严厉呵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陆皓东被囚禁死牢10天,又严刑审问3次,终未屈服。后闻革命党人准备聚集劫狱,李微庸大为恐慌,连忙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在敌人屠刀下毫无惧色,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遗书
  吾姓陆,名中桂,号皓东,香山翠亨乡人,年二十九岁。向居外处,今始返粤。与同乡孙文同惯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官吏之贪污庸懦、外人之阴谋窥伺,凭吊中原,荆榛满目。每一念後,真不知涕泪何从也。
  居沪多年,恰遇孙君,客寓过访,远别故人,风雨连床,畅谈竟夕。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标,孙则主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连日辩驳,宗旨逐定,此为孙君与吾倡行排满之始。
  盖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无奈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腼颜鲜耻,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泽,即曰我辈践土食毛。讵知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掳我子女玉帛。试思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杨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尤多,闻而知之,而谓此为恩泽乎?
  要之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除满奸,又不足以废灭满清,故吾等尤欲诛一二狗官,以为我汉人当头一棒。
  今事难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归楚,五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死后哀荣
  他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被孙中山称为“吾党健将”,“沉勇元良,命世英才”,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的英年早逝让孙中山心痛万分,在其晚年回忆录中,仍提及“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
  亲属将其牙齿衣冠葬于翠亨犁头山麓,国民政府为他建立陵墓。解放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墓地辟为烈士公园,以志纪念。

遗迹

陆皓东故居
    陆皓东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由一道不高的庭院小墙围绕着。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占地面积44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是具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平房。厅内悬挂有烈士大幅半身遗像,右边挂有烈士的公事略。
  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皓东墓
    陆皓东墓,又称陆皓东烈士坟场。位于翠亨村犁头尖山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于1937年,坐北向南,墓地面积350平方米,墓前建有石牌坊,横额上书“陆皓东烈士坟场”,为民国时中山县县长杨子毅题。沿墓道东边建有花岗岩石四柱方顶凉亭,亭内三面有花岗岩石櫈,中间有圆石台;西边是花棚架,主墓道矗立着陆皓东烈士石雕塑像,像基座刻烈士碑记。坟场最后是圆顶墓穴。2008年11月18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人情况

怀念祖父陆皓东

  (美)陆玉廷
  今年适逢祖父陆皓东诞辰140周年,也是其为民主革命牺牲112周年。祖父生于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个人月两团圆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思念之情就更加浓烈。
  小时候,我对祖父没有什么印象,关于他的事迹知之甚少,所知的一些都是从长辈亲人那里听到的。我小时候同祖母一起生活,听长辈们说,祖父、祖母相亲时,都是坐着的,没站起来走动,所以在成亲时祖父方知祖母腿瘸,一只脚长,一只脚短,因此祖父对封建礼教很憎恶,但他从来没有嫌弃过我祖母。
  那时候,在我们家里祖母很少向我们提起祖父。旧时代中山有句骂人的话叫“斩头鬼”,因为祖父为清廷所杀,在家里是很忌讳的,家里人从不在我们面前说这些话。其他的祖辈、父辈也都很少向我们讲起祖父的事情。我们这一辈里最清楚祖父事情的要数三哥玉良。他对祖父的历史很有热情,又能写,对祖父颇有研究。
  祖父为推翻封建帝制献身后,与他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孙中山先生对我们家人很关心。先父、先母的结合,就是孙中山先生促成的。孙中山先生还鼓励家母学医,家母就来到孙中山于广州学医的学堂———济博医院附属南侨医学堂学习。后来,她在翠亨村免费为村民诊治、接生。祖母在世时,作为革命者的遗孀,民国政府大概每个月都给她五百个大洋作生活费(也可能是七百个大洋,我记不清楚了)。
  作为陆皓东的后人,他带给我们的影响比较大,一直生活在他的光环之下。比如回到石岐,朋友介绍我的时候,常常不是说我的名字,而是说“这是陆皓东的孙子”,感觉有点失去自我。但作为他的后人,我们更多的是感到自豪和骄傲。从祖父的身上,我们也继承了那种爱国爱乡的精神。
  我五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我们举家搬到澳门居住,至1942年返回到翠亨村生活。当时我的三哥陆玉良毅然参加抗日游击队,投身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去。我记得我家的厨房曾替游击队收藏过武器弹药,游击队也曾在我家开过会。
  后来,我们陆续移居到国外,但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总想有一天要回来看看。文革期间,听说所有乡亲都同我家划清界限。但改革开放后,舍弟玉如回来,适逢政府修整祖父的坟场。看到他拍回来的照片,我们都觉得很诧异,都想亲自回来看看,体验一下祖国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回来后都受到乡亲的欢迎。
  我移居美国后,第一次回来是在1979年,带着母亲一起回来的。1990年与弟弟及妻子一起回来。2000年以后基本每年都回来一至两次,去年回来了三次。
  我生于斯长于斯,对于家乡有一种亲切感。回到中山,看到熟悉的地方,就会回想起小时候在那里玩了什么,和谁在玩,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多回忆,感情很深。
  祖父陆皓东作为“为民主共和牺牲之第一人”,应该加强对他故居的保护,建成纪念场馆,以加强对他的宣传,教育后人,这对于中山市建设文化名城是很有意义的。
  陆皓东的故居,是我曾祖母在世时建造的。当时,我曾祖父在上海开洋行,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在乡下生活的曾祖母就赶到上海,想折现取回本金,但被人骗了,曾祖母就拦路告状。她一个乡下女人,字都不认识,就敢这样做,勇气可嘉。最后她拿到一些钱,回来后就建屋、买地。祖父陆皓东革命时卖了一些屋子和土地。当时,翠亨村只两间屋是向西的,一个是孙中山家的,一个就是我们陆家的。祖父被清政府杀害后,祖母怕风水不好,就将之改成向东了。
  值得高兴的是,最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告诉我,政府已经拨款几百万修葺祖屋,他还问了我祖屋原来的摆设,我尽我所知告诉了他。期待能早日把祖屋修葺好,开设一个专门性的、长期性的展览供大家参观。希望到揭幕时能邀请我回来参加。
  对于如何加强对陆皓东的宣传,我想除了修葺祖屋、开设展览外,还有其他的工作可以做。比如翠亨村原来有条皓东街,我们家就在皓东街1号,现在没有了,很希望能恢复过来。目前,中山市建设名人城市,南朗镇可否改名为翠亨村镇呢?因为“翠亨村”在世界上的名声很大,我在美国寄信回来,写“翠亨村”能收到,写南朗镇就不一定能收到。还有如开办“皓东学校”、发行纪念陆皓东的邮票,都可以加大对陆皓东的宣传,扩大他的影响
发表于 2013-12-7 13: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道陆皓东系陆姓的那一支流
发表于 2015-8-26 12: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陸姓宗族最大的名人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9 09: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