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961|回复: 3

充满民族正气的新会崖山祠( 转载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5 1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充满民族正气的新会崖山祠



宋朝自高宗赵构南迁临安(今杭州),国力渐弱,金、元先后入侵。朝廷不思抵抗,只想通过议和求得苟安。至恭宗赵显登位(1274年)一年多,元兵即侵入临安。1276年5月,张世杰等拥赵昰(端宗)即位于福州,册封杨淑妃为皇太后。后来元兵追到福州,帝昰逃到潮洲。不久,元兵又追到潮洲,帝再次南逃,1277年12月逃到井澳,1278年3月逃到硇洲(今湛江南之硇洲岛)。4月,帝昰病死(年11岁),群臣又立赵昺即位于硇洲。昺才8岁,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文天祥为右丞相,张世杰为太傅,迁行都于新会崖山。1279年正月,元军张弘范、李恒率兵追至崖山,元军南北合攻,宋军兵败。陆秀夫背幼帝赵昺投海于奇石下,杨太后闻知帝昺己死,亦扑向大海,壮烈殉国。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海面浮尸10余万。



中国历代封建皇朝亡国的遗址大多寂寂无闻,只有南宋亡国的遗址新会崖山独放异彩。这是因为南宋君臣和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在崖山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正气歌,在崖海凝聚了爱国主义的民族魂。



明朝推翻元朝后,新会人民对南宋末年的杨太后、少帝赵昺、以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宋军将士,面对强大的异族入侵,在崖山誓死抗战、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极为崇敬。为树立民族正气风范,佥事陶鲁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即南宋亡后190年)上奏朝廷,获准在崖山宋末行都遗址建大忠祠,以纪念临危受命,坚贞不屈的相国文天祥、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明治四年(1491年)十月,户部侍郎、前广东右布政刘大夏出巡到新会。陈白沙陪他乘船游览崖门,凭吊慈元殿遗址。他们商议在大忠祠上方,即杨太后住过的故址建一座慈元庙(俗称国母殿),以纪念壮烈殉国的杨太后。三江乡乡民赵思仁以自己是宋宗室后裔,请求由他出钱办理兴建慈元庙。刘大夏允许,陈白沙当即表示愿为慈元庙作碑记。慈元庙建成后,陈白沙晚年扶病用自创的茅龙笔,按史实与民望,亲自撰写了600多字的《慈元庙碑记》。此碑字体苍劲雄浑,枯润有致,蔚然成家,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生命力,被史学界、书法界誉为“岭南第一碑”。此碑现存慈元庙里。此后,至明嘉靖22年,邑人又倡议在慈元庙右侧建忠义坛(义土祠),以纪念抗元死难的宋军将士。至1922年,广东“赵士五房”各出白银3千两,对崖山古迹进行一次大规模整修。1943年,日寇魔爪伸到新会,古井沦陷,崖山的太忠祠、慈元庙、忠义坛全被日军摧毁,成为废墟。



1958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等先后视察新会,对崖山的历史文物极为关注。董必武视察崖山后, 留下一首诗, 发人深省:



      渔村奇石己无碑,国母官冲旧有祠。

      往事海天何处问,随潮上下只鸥知。



     董诗对崖山古迹的湮灭感慨不己,启发了当时的新会领导人重视保护历史文物。195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慈元庙遗址重建正殿及两廊,以供游人瞻仰,又检拾废墟中的残碑加以修复,供游人阅览。1979年,新会县人民政府又拨专款重修崖山祠,载花植树,加建围墙闸门,正殿塑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像,挂杨太后、宋帝昺绣像及崖山险峻形势图、崖山之战简介等,陈列有关资料和皇帝碗、唐宋时崖山古窑的陶瓷片、宋末君臣在行军中的食具等文物。两厢碑廊上有陈白沙的慈元庙碑、张诩的全节庙碑、杨以城篆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以及明成化、嘉靖年间重修祠庙等石碑十余块。频海的杨太后陵、崖山奇石亦已修复,向游客开放。1983年以来,当地政府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先后投资和捐资共500多万元,重建崖山祠。目前的崖山祠占地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依山建有三进大殿,中为慈元殿、后为寝宫,左为大忠祠,右为义士祠,还在后山顶建有望崖楼,楼内首层存放国家领导人游崖山的诗碑。游客登上楼顶,可望见当年宋元大海战的古战场。现在崖山祠已成为新会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发表于 2011-8-25 1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1-8-28 16:15 编辑

pic20050922100048.jpg


pic20050922100228.jpg


pic20050922100410.jpg

发表于 2011-8-25 1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1-8-28 16:14 编辑

pic20050922100718.jpg



pic20050922101307.jpg



pic20050922101640.jpg




发表于 2011-8-25 10: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末皇帝行宫——崖山祠

崖山祠中供奉着宋末三大忠臣的遗像

  






      崖门古战场的宋军炮台  背景提示:公元1279年,宋朝与元朝在广东新会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海战——宋元崖门海战,交战的双方共投入20多万人,1600多艘民船,历时23天。战争最后以元军胜利,宋军失败、南宋王朝覆没而告终。 崖门海战参数人数之众、出动船只之多、战斗时间之长、对外震动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有人将崖门海战与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海战、清朝甲午海战以及唐朝的北春江海战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海战”。 初夏时节,我们西江历史文化报道组一行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新会区古井镇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离崖门旅游区不远处就是西江支流的出海口,700多年前,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绝望地在此投入大海。闻此讯后,小皇帝的母亲杨太后也随之跳海身亡,彻底结束了一个朝代的挣扎。慈母、忠臣舍生取义的气节令我们惋惜,更令我们钦佩。   忠烈之臣千古传颂 崖山祠依崖山而建,祠门两侧刻着一幅对联:“一代兴亡史,千秋节概风”。概括了崖山祠的内容和意义。从崖山祠一直进去,看到的是慈元庙、寝宫和望崖楼,左右两侧分别是大忠祠、义士祠、白鹇亭。 大忠祠其实是三忠祠,里面摆放着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的塑像。这三位忠烈之臣一起保卫宋朝,一起经历了崖门海战,先后舍生取义,令后人钦佩。 1278年,8岁皇帝赵继位,陆秀夫为左丞相,文天祥为右丞相,张世杰为太傅。6月,张世杰认为新会崖山高100多米,方圆40余公里,崖门外是大海,是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地方,于是说服皇帝赵将行宫迁到崖山。10月,元军由闽入粤,文天祥兵败被俘。1279年1月,元军攻至崖门,强迫被俘的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不答应,并在元军船上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诗句。 宋元两军随后在崖门激战10多天,最后宋军被击败。宋军兵败那天晚上风雨交加,张世杰派船接小皇帝撤退,丞相陆秀夫在黑暗中一时难辨真假,怕被人出卖或被元军俘虏,使皇帝受辱,执意不肯上船,后见大势已去,他先提剑命家人投海,又背着小皇帝赵,带着玉玺,从容投海殉国。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第二天海面浮尸10余万。 随张世杰一起突围后的杨太后,听到小皇帝投海的消息后,也投海而死。张世杰后来率官兵突围后,因海浪覆舟而死。至此,南宋王朝正式覆灭,于是崖山永远留下了唏嘘和感叹。 慈母的绝望与气节 慈元庙是为了纪念杨太后而建的,门口有一副对联:“一代君臣同死节,万年日月共争光。”庙内有南宋杨太后略传、二王南迁本末、崖海大战的历史资料。 据历史资料记载,宋朝高宗赵构南迁杭州后,国力渐弱,元军不断入侵,朝廷不思抵抗,只想通过议和求得苟安。1275年,赵显登基后,元军侵入杭州,赵显投降,淑妃杨氏携二子赵、赵逃到温州,后来得到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拥护。1276年,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立赵昰为皇帝,杨淑妃被封为皇太后。1278年4月,赵昰病死,年仅11岁。后来,群臣又立赵昺为皇帝。 杨太后当了两任皇太后,时间总共不过3年。从杭州到温州,再到新会崖门,杨太后一直都在逃亡,可谓是历经了千辛万苦。为了保住她的儿子——大宋的血脉,她一直都没有投降,没有苟且偷生,直至得知儿子投海的消息,她才投海而死。 据历史资料记载,杨太后在得知儿子赵昺投海消息的时候,她已随张世杰逃出了元军的包围,完全有了生的希望,但是她还是投海殉国,显示了皇太后的尊严和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后来,张杰忠命人捞起杨太后的尸体,葬于崖山附近,称为杨太后陵。 鹇鸟已随主人去 在崖山祠最里面的角落里,有一个地方叫白鹇亭,是专门纪念义鸟白鹇而建的。相传白鹇鸟是小皇帝赵在崖山养的一只鸟。小皇帝赵非常喜欢这只鸟,闲暇时逗鸟玩乐,人鸟日久生情,难以割舍。最后一战的当天,丞相陆秀夫背上小皇帝投海之时,白鹇鸟在笼中挣扎,最后鸟笼翻落至海中,白鹇鸟以身殉主。后来有人捞到死去的白鹇鸟,虔诚地把它葬在崖山之上。 大难之时,为了避免成为亡国奴,白鹇鸟也入海自尽了。这虽然仅仅是一个传说,但是也看出了人们对南宋的同情和惋惜。 赵氏后人今犹在 参观完崖门后,我们一行又驱车到古井镇霞路村赵氏宗祠。赵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是为纪念宋宗亲臣而建的。据说,崖门海战后,赵氏宗脉只留下了两个小孩,分别为6岁、8岁,两个小孩被当时的琼州太守林玄辅收养,为避元朝迫害,改名为林大奴、林二奴。1283年,林大奴与林玄辅的儿子聚兵万余起义,被元朝镇压,同时被杀。林玄辅为躲避元兵搜查,带领林二奴藏匿于农村。林玄辅死前留下遗嘱,让林二奴日后恢复姓赵。明朝洪武年初,林二奴的子孙才恢复姓赵。 为我们讲解的是赵氏宗族的23代传人(宋太祖的33代传人),名字叫赵社赞,今年67岁,是一名退休教师,现在成为了赵氏宗祠的义务讲解员。他告诉我们,整个霞路村3000多人,几乎全部姓赵。近百年来,霞路村出了不少英才。其中,有曾任民国临时参议院参议长的赵仕北,旅美侨领赵尚贤,三度当选美国蒙特利公园市市长的赵美心,以及一大批在各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 (西江历史文化联合报道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9 12: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