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5809|回复: 3

陆皓东的弟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3 15: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当年陆皓东抚恤月领200毛泽东月薪120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31 00:55:36  



陆皓东的弟弟写信给孙中山,说明陆皓东一家人家贫如洗,请求抚恤。(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3月31日电(记者 倪鸿祥)国民党昨天邀请推翻满清的革命先烈秋瑾外孙女王炎华与陆皓东孙女陆淑贞参观党史展览馆。党史馆主任邵铭煌向陆淑贞表示,当年政府每个月支付200银元给陆皓东遗族,比毛泽东担任国民党秘书月薪120元还高,代表当年没有亏待陆家。

  毛泽东在联俄容共时代任国民党秘书,每月领取120银元。党史馆展示的1924年国民党党工薪资决算表,可以看到相关清册。当时国民党一般党工月薪约80元。

  政府当年给陆皓东遗族每月200银元抚恤算不算优厚,邵铭煌告诉中评社记者,当年北京大学教授月薪不过150银元,码头工人月薪只有约3银元,但已经可以供养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开支,可见当年的200银元非常大。后来抗日时期物价上涨,陆家人口众多,还曾调高到月领600银元,直到约1945年左右陆妻陆黎氏过世,国民党拨发10万元作为丧葬费用,相关抚恤才结束。

  邵铭煌表示,他以党史展览馆呈列毛泽东月薪120银元的史料为例,只是想告诉陆淑贞,国民政府抚恤陆家金额比毛泽东月薪还高。同时从陆皓东胞弟、妻子、儿子手稿,及当年发放抚恤金每个月200元银元给陆家的证明,也可以看出陆家对国民政府感谢之意。

  除了陆皓东的相关史料,邵铭煌也准备秋瑾的手写稿、秋瑾女儿秋灿芝亲自撰写的秋瑾传记,以及墓园、遗物等相关照片,与王炎华追忆往事。

  王炎华希望能获得秋瑾手稿的拷贝本,以便保留珍藏,获得邵铭煌允诺,王炎华随后也提供随身珍藏的照片,包括翡翠双镯的照片,以及秋瑾男扮女装等照片,让党史馆扫瞄,作为党史资料的一部分。

  邵铭煌后来还特别准备一张大党旗,让王炎华及陆淑贞家族一起签名、拍照留念,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5: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陸皓東
----為共和革命犧牲者之第一人

陸皓東與家人合影
    1867年9月12日,陸皓東生於上海,因為出生的那天恰好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桂花飄香的時候,所以陸皓東的小名叫中桂。陸皓東的父親陸懷昕,字廷漢,號曉帆,在翠亨村長大,成年後赴上海謀生,開始時在上海的洋行做師爺,從事貨物轉手貿易,從中圖利而賺錢,後來自己賺到錢也做生意,並寄錢回鄉翠亨建屋及買地。陸懷昕娶有二妻一妾,生四女一子。陸皓東的生母王氏是陸懷昕的元配夫人,翠亨村附近的泮沙鄉王屋村人,著名出版家王雲五的同鄉。據陸皓東家人回憶,陸皓東的父親陸懷昕逝世前在上海時是與鄭觀應合夥做生意的。陸燦所撰的《陸皓東公事略》也說“前滬寧鐵路總辦、旅滬邑人鄭陶齋君欽仰其人,認為誼子。”鄭陶齋就是鄭觀應。這些說法現在都無從考證了。有不少史學家也據此猜測孫中山與鄭觀應的結識是由陸皓東介紹的。
    在陸皓東十一歲的時候,陸懷昕在上海病逝。1878年,陸皓東隨母親護送父親的靈柩第一次回到故鄉翠亨村。安葬父親之後,陸皓東遂隨母在翠亨村定居。陸皓東的童年在上海度過,這個時代正是上海走向近代化的一個重要時期。我們無法知道陸皓東童年時代在上海的具體生活,但是在上海這個近代城市的生活無疑給予陸皓東豐富的閱歷和開闊的眼界。當陸皓東回鄉翠亨時,從小在翠亨村長大的陸燦對他有這樣觀感:
    對我們其他小朋友來說,陸皓東有些特別。他出生在大城市上海,比起我們,可謂見多識廣。他是一個優秀的學生,聰明的藝術家,還具有某些音樂家的氣質。他的觀點非常進步,和帝象一樣,不滿村民對滿州政府的畏懼和麻木。他敏捷、活躍,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無窮的好奇心,一旦被激發,就有狂熱的忠誠。
    陸皓東不久就進入翠亨村村塾馮氏宗祠讀書,和孫中山成為同學。他們志趣相投,性情相似,一樣的聰明,一樣的勇於對世俗表示反抗,成為終生好友。
    少年時代的陸皓東就多才多藝,“通群經能文章,精圖畫音樂及機器。”尤其是繪畫,更是他從小就喜歡的。在翠亨村鄉塾讀書時,陸皓東在課間常畫些《水滸》、《三國志》的人物給同學傳閱。塾師發現後就責備陸皓東,說他不專心讀書,在畫畫這種閒事上浪費時間。他反駁老師說:“圖畫也是讀書的事,為什麼要被禁止呢?”塾師也無言以對。陸皓東心靈手巧,他在南?等附近墟鎮的店舖裏看見走馬燈,覺得很好玩,就細心觀看和虛心請教制燈的技巧,回家後自己進行倣制,畫上人物圖畫,不但吸引村中的小孩,連村中的大人們都贊好。
    從上海回鄉的陸皓東,眼界和知識面都不是從小在鄉村長大的小孩所能相比的。陸皓東向村中小孩所描述的外部世界的情況,引起比陸皓東年長一歲的孫中山的濃厚興趣,激發起孫中山對翠亨村以外的更廣闊天地的無限嚮往。
    1879年,孫中山隨母遠赴檀香山。四年之後,孫中山被長兄孫眉送回翠亨村,和陸皓東這位少年好友久別重逢,兩人更加投契,甚至“飲食起居必與共焉”。孫中山在翠亨進行的修築村路、增設街燈、組織青年聯防、演講宣傳等一系列活動,陸皓東的都是積極的助手。光緒九年(1883),廣東辦團防,閱兵大臣方耀到香山縣閱操,閱操的現場在張家邊濠頭村(距離翠亨村約20公里)的鄭氏大宗祠。因縣官上報的都是虛額,以騙取貪污銀兩中飽私囊,這時唯有臨時向各鄉抽丁當勇,蒙混過關。陸皓東跟隨鄉人陳爵、陸帝煥等到濠頭村參加團練操演。在閱兵場只見方耀高坐祠中,發令點兵,唱名應號結束後,只令團勇在祠堂外放槍。那些臨時拉來充數的團勇,衣冠不整,有礙觀瞻,而放槍又參差不齊。陸皓東回翠亨後,把所看到的情形告訴孫中山,兩人對地方的軍事力量有了初步的認識,認為如果有革命健兒五六十人,就可以奪得虎門砲台。
    陸皓東和孫中山一起跑到村廟北極殿損壞了神像後,不能在村子裏繼續呆下去了。於是孫中山離村往香港求學,而陸皓東後來則轉赴上海,進入上海的電報局學習電報和英文,後來考入蕪湖電報局做翻譯生,據說不久因工作出色還升為領班。1889年,陸皓東在母親的連番催促下回到了故鄉翠亨村,和同縣欖邊鄉莆山村秀才黎吉興女兒黎竹青結婚。之後和尢列、周昭岳等在順德合資創辦興利蠶子公司,據說這間公司名為發展蠶桑,實則是革命機關,孫中山多次偕陳少白到訪,並為公司親題“興創自我,利歸於農”的對聯。
    1893年,孫中山到廣州西關冼基開辦了東西藥局,和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以及海軍將領程璧光、程奎光、程耀宸等同鄉密切來往,時時相聚於廣雅書局的南園抗風軒議論時政。1894年初,孫中山回到故鄉翠亨村,在家中的書房裏埋頭起草了《上李鴻章書》。同年春夏間,孫中山和陸皓東攜《上李鴻章書》北上,可惜李鴻章正忙於處理因北韓問題引起的中日外交交涉及撤軍事宜,根本無暇接見,對上書更不加理會。上書受挫後,孫中山與陸皓東在北京、天津一帶游歷,以窺清廷虛實,又深入武漢,以觀長江形勢。在北京,他們看到“滿清統治下之齷齪,更百倍於廣州”。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成立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1月,孫中山離開檀香山,經日本橫濱到達香港。旋即與楊衢雲會晤,又與早年好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黃詠商等接觸,“擬聯絡全新革命同志,擴大興中會之組織,以利進行。”1895年2月,香港興中會成立。1895年3月下旬,孫中山和陸皓東、鄭士良等到廣州建立興中會分會。又在廣州東門外鹹蝦欄張公館組織分機關,由陸皓東常駐,負責招待各方同志,儲藏起義軍械。陸皓東更變賣在翠亨村田地房產籌款作革命經費。
    形勢越來越有利於發動廣州起義,孫中山和革命黨人計劃以珠江三角洲地區、香港、潮汕以及北江一帶的會黨和綠林為基本隊伍,利用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群眾成群結隊回鄉掃墓的時機,把起義隊伍混在結隊入城的四鄉民眾中聚集到廣州附近,分道攻城。而已歸附革命的清水師管帶程奎光等則在內響應,裡應外合,攻下廣州,然後揮師北上,推翻清朝統治。陸皓東還為起義設計了青天白日旗作為標志,後來青天白日的圖案也被使用在中國國民黨的黨旗和中華民國的國旗上。
    可惜籌備半年多的廣州起義未及發動就流產了。兩廣總督譚鐘麟接到興中會起義的消息後,急調營勇回廣州防衛,並派人搜查王家祠、鹹蝦欄等革命黨機關。陸皓東得到消息,即刻通知革命同志躲避,他本來已和孫中山脫離危險,忽然想起遺下黨員名冊在雙門底的革命機關裏,其他同志都勸說陸皓東不要回去,陸皓東說:“黨員名冊最重要,倘被搜去,清吏按著名冊株連,我黨豈有餘類。我個人冒生命危險,去保全多數同志,實份內事。”於是不顧危險毅然折返雙門底機關,銷毀黨員名冊後不幸被捕。
    陸皓東被捕後,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雖受盡釘插手足、鑿齒等酷刑而不肯供出革命黨人,並寫下一篇長達三千餘字的供詞,後陸燦根據當時負責審訊陸皓東的南海縣官員李徵庸的幕僚轉述,記錄供詞大概內容如下:
    據供姓陸,名中桂,號皓東,香山翠亨鄉人。游滬多年,今始返粵。與同學孫文,同憤異族政府之腐敗,專制官吏之貪婪庸懦,外人之陰謀窺伺,種種情狀,憑吊中原,荊榛滿目,每一念及,真不知涕淚之何從而至也。居滬多年,碌碌無所就,乃由滬返粵,恰遇孫君,客寓過訪,遠別故人,風雨連床,暢談竟夕。某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標;孫則主滿仇之必報,思治其本,連日辯駁,宗旨遂定。此為孫君與某倡行革命之始。蓋務求警醒黃魂,光覆漢族。無奈貪官污吏,劣紳腐儒,靦顏鮮恥,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澤,則曰我輩食毛踐土。詎知滿清以建州賊種,入主中國,奪我土地,殺我祖宗,擄我子女玉帛。試思誰食誰之毛,誰賤誰之土?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夫兩王入粵,殘殺我漢人之歷史,吾粵父老就多聞而知之,而謂此為恩澤乎?要之今日,非廢滅滿清,決不足光覆漢族,非除漢奸,又決不足以戮滅滿清,故吾等尤欲誅一二狗官,以為我漢人當頭一棒。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公羊既歿,九世含冤,異人楚歸,吾說自驗。吾言盡矣,請速行刑。
    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英勇就義。據說陸皓東的錚錚鐵骨與浩然正氣令清廷官吏都為之折服和敬重,在行刑時,特別命人替他換上長衫。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陸皓東等烈士們的鮮血,卻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史寫下了壯麗的開始。
    孫中山對陸皓東的犧牲十分悲痛和懷念,他後來回顧廣州起義時說:
    慘淡經營,已過半載,籌備甚周,聲勢頗眾,本可一擊而生絕大之影響。乃因運械不慎,致海關搜穫手槍六百餘杆,事機乃洩,而吾黨健將陸皓東殉焉。此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孫中山還贊頌陸皓東“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念及,仰止無窮”,“精靈之縈繞吾懷者,無日或間也。”
    翠亨村民後來也寫下一對輓聯,懷念這位出色的翠亨英傑:

    二十九齡,壯志未酬,痛君閃電流光,同程朱邱以捐軀,血灑萇宏,羊石翻成終古恨。  
    兩百七年,神州光覆,快我昭雪舊憾,炸恩孚鳳而得手,元歸先軫,翠亨應補大招詩。

    陸皓東犧牲後,家人不敢前往領屍,惟將其遺下牙齒一枚及衣履等埋葬於故鄉。1912年5月,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回到故鄉翠亨村省親,親到位於翠亨村外山門坳的陸皓東墓祭掃,並贈銀慰問陸皓東的親屬。1937年,中山縣縣長楊子毅主持、永固公司商人黎達承建、耗資六千三百七十元,修建陸皓東烈士墳場於翠亨村犁頭尖山南坡,建築有墓道、牌坊、石亭,並樹立烈士石像及《陸皓東紀念墳場碑記》紀念。2000年11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陸皓東烈士墳場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清代晚期的陸皓東故居現亦保存完好,是典型的“三間兩廊”式磚木結構建築,建築風格樸素,門前掛“二龍世胄,雙璧家風”的木對聯。1989年6月,陸皓東故居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節選自黃健敏著:《翠亨村》,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214-222頁。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5: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值辛亥革命100年, 电影, 图片, 资料好多.......

是真是假在我看来已不重要了,因为该留的都留了......没有必要去争了......只是千万不要把文物当商品......
发表于 2011-6-23 2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香港的孙中山纪念馆里有陆皓东的介绍和文物展出,只可惜馆里是不能拍照的。

2011051658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8 19: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