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陆皓东

查看: 6673|回复: 13

陆皓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3 1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海燕 于 2011-6-28 11:57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陸皓東
----為共和革命犧牲者之第一人

陸皓東與家人合影
    1867年9月12日,陸皓東生於上海,因為出生的那天恰好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桂花飄香的時候,所以陸皓東的小名叫中桂。陸皓東的父親陸懷昕,字廷漢,號曉帆,在翠亨村長大,成年後赴上海謀生,開始時在上海的洋行做師爺,從事貨物轉手貿易,從中圖利而賺錢,後來自己賺到錢也做生意,並寄錢回鄉翠亨建屋及買地。陸懷昕娶有二妻一妾,生四女一子。陸皓東的生母王氏是陸懷昕的元配夫人,翠亨村附近的泮沙鄉王屋村人,著名出版家王雲五的同鄉。據陸皓東家人回憶,陸皓東的父親陸懷昕逝世前在上海時是與鄭觀應合夥做生意的。陸燦所撰的《陸皓東公事略》也說“前滬寧鐵路總辦、旅滬邑人鄭陶齋君欽仰其人,認為誼子。”鄭陶齋就是鄭觀應。這些說法現在都無從考證了。有不少史學家也據此猜測孫中山與鄭觀應的結識是由陸皓東介紹的。
    在陸皓東十一歲的時候,陸懷昕在上海病逝。1878年,陸皓東隨母親護送父親的靈柩第一次回到故鄉翠亨村。安葬父親之後,陸皓東遂隨母在翠亨村定居。陸皓東的童年在上海度過,這個時代正是上海走向近代化的一個重要時期。我們無法知道陸皓東童年時代在上海的具體生活,但是在上海這個近代城市的生活無疑給予陸皓東豐富的閱歷和開闊的眼界。當陸皓東回鄉翠亨時,從小在翠亨村長大的陸燦對他有這樣觀感:
    對我們其他小朋友來說,陸皓東有些特別。他出生在大城市上海,比起我們,可謂見多識廣。他是一個優秀的學生,聰明的藝術家,還具有某些音樂家的氣質。他的觀點非常進步,和帝象一樣,不滿村民對滿州政府的畏懼和麻木。他敏捷、活躍,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無窮的好奇心,一旦被激發,就有狂熱的忠誠。
    陸皓東不久就進入翠亨村村塾馮氏宗祠讀書,和孫中山成為同學。他們志趣相投,性情相似,一樣的聰明,一樣的勇於對世俗表示反抗,成為終生好友。
    少年時代的陸皓東就多才多藝,“通群經能文章,精圖畫音樂及機器。”尤其是繪畫,更是他從小就喜歡的。在翠亨村鄉塾讀書時,陸皓東在課間常畫些《水滸》、《三國志》的人物給同學傳閱。塾師發現後就責備陸皓東,說他不專心讀書,在畫畫這種閒事上浪費時間。他反駁老師說:“圖畫也是讀書的事,為什麼要被禁止呢?”塾師也無言以對。陸皓東心靈手巧,他在南?等附近墟鎮的店舖裏看見走馬燈,覺得很好玩,就細心觀看和虛心請教制燈的技巧,回家後自己進行倣制,畫上人物圖畫,不但吸引村中的小孩,連村中的大人們都贊好。
    從上海回鄉的陸皓東,眼界和知識面都不是從小在鄉村長大的小孩所能相比的。陸皓東向村中小孩所描述的外部世界的情況,引起比陸皓東年長一歲的孫中山的濃厚興趣,激發起孫中山對翠亨村以外的更廣闊天地的無限嚮往。
    1879年,孫中山隨母遠赴檀香山。四年之後,孫中山被長兄孫眉送回翠亨村,和陸皓東這位少年好友久別重逢,兩人更加投契,甚至“飲食起居必與共焉”。孫中山在翠亨進行的修築村路、增設街燈、組織青年聯防、演講宣傳等一系列活動,陸皓東的都是積極的助手。光緒九年(1883),廣東辦團防,閱兵大臣方耀到香山縣閱操,閱操的現場在張家邊濠頭村(距離翠亨村約20公里)的鄭氏大宗祠。因縣官上報的都是虛額,以騙取貪污銀兩中飽私囊,這時唯有臨時向各鄉抽丁當勇,蒙混過關。陸皓東跟隨鄉人陳爵、陸帝煥等到濠頭村參加團練操演。在閱兵場只見方耀高坐祠中,發令點兵,唱名應號結束後,只令團勇在祠堂外放槍。那些臨時拉來充數的團勇,衣冠不整,有礙觀瞻,而放槍又參差不齊。陸皓東回翠亨後,把所看到的情形告訴孫中山,兩人對地方的軍事力量有了初步的認識,認為如果有革命健兒五六十人,就可以奪得虎門砲台。
    陸皓東和孫中山一起跑到村廟北極殿損壞了神像後,不能在村子裏繼續呆下去了。於是孫中山離村往香港求學,而陸皓東後來則轉赴上海,進入上海的電報局學習電報和英文,後來考入蕪湖電報局做翻譯生,據說不久因工作出色還升為領班。1889年,陸皓東在母親的連番催促下回到了故鄉翠亨村,和同縣欖邊鄉莆山村秀才黎吉興女兒黎竹青結婚。之後和尢列、周昭岳等在順德合資創辦興利蠶子公司,據說這間公司名為發展蠶桑,實則是革命機關,孫中山多次偕陳少白到訪,並為公司親題“興創自我,利歸於農”的對聯。
    1893年,孫中山到廣州西關冼基開辦了東西藥局,和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以及海軍將領程璧光、程奎光、程耀宸等同鄉密切來往,時時相聚於廣雅書局的南園抗風軒議論時政。1894年初,孫中山回到故鄉翠亨村,在家中的書房裏埋頭起草了《上李鴻章書》。同年春夏間,孫中山和陸皓東攜《上李鴻章書》北上,可惜李鴻章正忙於處理因北韓問題引起的中日外交交涉及撤軍事宜,根本無暇接見,對上書更不加理會。上書受挫後,孫中山與陸皓東在北京、天津一帶游歷,以窺清廷虛實,又深入武漢,以觀長江形勢。在北京,他們看到“滿清統治下之齷齪,更百倍於廣州”。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成立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1月,孫中山離開檀香山,經日本橫濱到達香港。旋即與楊衢雲會晤,又與早年好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黃詠商等接觸,“擬聯絡全新革命同志,擴大興中會之組織,以利進行。”1895年2月,香港興中會成立。1895年3月下旬,孫中山和陸皓東、鄭士良等到廣州建立興中會分會。又在廣州東門外鹹蝦欄張公館組織分機關,由陸皓東常駐,負責招待各方同志,儲藏起義軍械。陸皓東更變賣在翠亨村田地房產籌款作革命經費。
    形勢越來越有利於發動廣州起義,孫中山和革命黨人計劃以珠江三角洲地區、香港、潮汕以及北江一帶的會黨和綠林為基本隊伍,利用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群眾成群結隊回鄉掃墓的時機,把起義隊伍混在結隊入城的四鄉民眾中聚集到廣州附近,分道攻城。而已歸附革命的清水師管帶程奎光等則在內響應,裡應外合,攻下廣州,然後揮師北上,推翻清朝統治。陸皓東還為起義設計了青天白日旗作為標志,後來青天白日的圖案也被使用在中國國民黨的黨旗和中華民國的國旗上。
    可惜籌備半年多的廣州起義未及發動就流產了。兩廣總督譚鐘麟接到興中會起義的消息後,急調營勇回廣州防衛,並派人搜查王家祠、鹹蝦欄等革命黨機關。陸皓東得到消息,即刻通知革命同志躲避,他本來已和孫中山脫離危險,忽然想起遺下黨員名冊在雙門底的革命機關裏,其他同志都勸說陸皓東不要回去,陸皓東說:“黨員名冊最重要,倘被搜去,清吏按著名冊株連,我黨豈有餘類。我個人冒生命危險,去保全多數同志,實份內事。”於是不顧危險毅然折返雙門底機關,銷毀黨員名冊後不幸被捕。
    陸皓東被捕後,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雖受盡釘插手足、鑿齒等酷刑而不肯供出革命黨人,並寫下一篇長達三千餘字的供詞,後陸燦根據當時負責審訊陸皓東的南海縣官員李徵庸的幕僚轉述,記錄供詞大概內容如下:
    據供姓陸,名中桂,號皓東,香山翠亨鄉人。游滬多年,今始返粵。與同學孫文,同憤異族政府之腐敗,專制官吏之貪婪庸懦,外人之陰謀窺伺,種種情狀,憑吊中原,荊榛滿目,每一念及,真不知涕淚之何從而至也。居滬多年,碌碌無所就,乃由滬返粵,恰遇孫君,客寓過訪,遠別故人,風雨連床,暢談竟夕。某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標;孫則主滿仇之必報,思治其本,連日辯駁,宗旨遂定。此為孫君與某倡行革命之始。蓋務求警醒黃魂,光覆漢族。無奈貪官污吏,劣紳腐儒,靦顏鮮恥,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澤,則曰我輩食毛踐土。詎知滿清以建州賊種,入主中國,奪我土地,殺我祖宗,擄我子女玉帛。試思誰食誰之毛,誰賤誰之土?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夫兩王入粵,殘殺我漢人之歷史,吾粵父老就多聞而知之,而謂此為恩澤乎?要之今日,非廢滅滿清,決不足光覆漢族,非除漢奸,又決不足以戮滅滿清,故吾等尤欲誅一二狗官,以為我漢人當頭一棒。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公羊既歿,九世含冤,異人楚歸,吾說自驗。吾言盡矣,請速行刑。
    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英勇就義。據說陸皓東的錚錚鐵骨與浩然正氣令清廷官吏都為之折服和敬重,在行刑時,特別命人替他換上長衫。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陸皓東等烈士們的鮮血,卻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史寫下了壯麗的開始。
    孫中山對陸皓東的犧牲十分悲痛和懷念,他後來回顧廣州起義時說:
    慘淡經營,已過半載,籌備甚周,聲勢頗眾,本可一擊而生絕大之影響。乃因運械不慎,致海關搜穫手槍六百餘杆,事機乃洩,而吾黨健將陸皓東殉焉。此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孫中山還贊頌陸皓東“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念及,仰止無窮”,“精靈之縈繞吾懷者,無日或間也。”
    翠亨村民後來也寫下一對輓聯,懷念這位出色的翠亨英傑:

    二十九齡,壯志未酬,痛君閃電流光,同程朱邱以捐軀,血灑萇宏,羊石翻成終古恨。  
    兩百七年,神州光覆,快我昭雪舊憾,炸恩孚鳳而得手,元歸先軫,翠亨應補大招詩。

    陸皓東犧牲後,家人不敢前往領屍,惟將其遺下牙齒一枚及衣履等埋葬於故鄉。1912年5月,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回到故鄉翠亨村省親,親到位於翠亨村外山門坳的陸皓東墓祭掃,並贈銀慰問陸皓東的親屬。1937年,中山縣縣長楊子毅主持、永固公司商人黎達承建、耗資六千三百七十元,修建陸皓東烈士墳場於翠亨村犁頭尖山南坡,建築有墓道、牌坊、石亭,並樹立烈士石像及《陸皓東紀念墳場碑記》紀念。2000年11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公佈陸皓東烈士墳場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清代晚期的陸皓東故居現亦保存完好,是典型的“三間兩廊”式磚木結構建築,建築風格樸素,門前掛“二龍世胄,雙璧家風”的木對聯。1989年6月,陸皓東故居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節選自黃健敏著:《翠亨村》,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214-222頁。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4: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海燕 于 2011-6-28 11:58 编辑

RE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4: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海燕 于 2011-6-28 11:59 编辑

RE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4: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海燕 于 2011-6-28 11:59 编辑

第一位为共和英勇献身的烈士陆皓东

作者: 陆锦燕 黄季力
时间: 2008-10-22 | 文章来源: 民革中央
字号:大 中 小
第一位为共和英勇献身的烈士陆皓东,於1895年殉难,至今已整整100周年了。人们缅怀陆皓东烈士反帝反封建的赤胆忠心,对他无不肃然起敬。

一、孙中山的忠诚战友

1867年的中秋佳节,陆皓东诞生於上海。时值桂花飘香,皓月悬空,因此取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陆皓东原籍广东省得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他与孙中山是同村挚友,两人年岁相近,志趣相投,而且还一同在乡间念过私塾。

1883年7月,孙中山从檀香山求学归来,看到村人用所谓“仙丹”(即香炉灰)治病,非常反感。年方16岁的陆皓东,对孙中山从海外带回来的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异常钦佩!为破除陋习,就在这一年冬季的一天,陆皓东随孙中山一起,当众敲断了北帝神像的手指,刮破了金花娘娘的脸皮。为此,遭到乡绅的责难,两人被迫离开故乡。孙中山出走香港,陆皓东则逃奔上海。

1885年,18岁的陆皓东进入上海电报学堂攻读,毕业后分配在芜湖电报局任职。由於陆皓东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旋晋升为领班。这在当时一般人的心目中,已是很荣耀的差使了。然而,由于清政府腐败,帝国主义入侵,国土沦丧,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皓东满怀改革现状的壮志,毅然於1890年离职返粤。

陆皓东回到故乡,奉家慈王金悦之命,娶同县莆山村黎吉兴(归侨、清朝廪生)之长女黎竹青为妻。婚后即投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中去。

1892年,陆皓东随孙中山等好友一起,在翠亨村口试验炸药的威力,至今闸门上“瑞接长庚”四个大字仍留有裂痕,此乃是孙中山等人初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孙中山曾热情赞扬陆皓东,说“得到皓东这位知己,亦是终生无憾!”

1894年春,孙中山和陆皓东在翠亨村故居闭门十多天,同吃一桌,共睡一床,情同手足,草拟《上李鸿章书》。他俩有时会为某一种观点而争论,但始终陆皓东被说服。上书要求:“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孙中山认为,此乃是富强之在经,治国之大本。

1894年夏,陆皓东陪同孙中山从广州前往天津,途经上海时,孙中山与陆皓东曾拜会宋嘉树先生(宋庆龄的父亲)。当时宋支持民主革命,他们终日畅谈甚欢。孙中山与陆皓东抵天津后,曾千方百计地求见清政府的直棣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他俩满怀拯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宏愿。可当时算是识时务的李鸿章却拒而不见,且连孙中山精心写作的《上李鸿章书》也不予理睬。

上书改良的梦幻破灭了,陆皓东感到有点失望,认为白走了一趟,可是,孙中山却说:“我们没白走,这盆冷水把我们浇清醒了。”他俩又从天津转到北京。这时,正值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夜,国家危在旦夕,而朝廷却热衷於筹备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这使他俩认识到,幻想清政府变革图强,简直是白日作梦,只有实行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倾家荡产为革命

陆皓东的父亲陆晓帆,长期在沪经商,经营南北杂货和自己写作的书画,还兼营货仓。店铺名叫北泰行,又名九百行,积有一定的产业。陆皓东是个独生子,擅长音乐书画,情性豪爽,乐於助人。他认准了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了他去干。皓东十三岁丧父,与母、妹一起扶柩回乡后,孙中山及其他战友常在皓东家中的小楼阁开会,商讨革命事宜,收藏秘密文件。

陆皓东与孙中山联袂考察京津后,更坚定了推翻封建专制的决心和勇气。陆皓东慷慨地将父亲的遗产全部拿出来,充作革命活动的经费。

1895年,孙中山在广东顺德系北水乡开办“蚕子公司”,作为革命活动的掩护。为筹备广州起义,陆皓东佯说做生意,将母亲与妻子的全部金银珠宝拿走。从香山乘船到广州途中,陆皓东望着首饰自言自语:“今又不是家贫,为何要卖了它呢?”内心感到有点对不起母亲和妻子。在旁的顺德大良船友听到陆皓东解释是缺少资金,便热情地借给陆皓东大洋500元,以便充当蚕子公司费用。至使今天仍有人误认为陆皓东当年曾做蚕子生意,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陆皓东为革命倾家荡产,慷慨捐资,爱国救民的崇高品德,实属难能可贵。

还应该提出来的是,陆皓东与黎氏新婚燕尔,为了进行革命活动,很少居家,至使夫人曾怀疑丈夫对她感情不好。但历史证明,陆皓东正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说的那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当清政府获悉陆皓东是孙中山手下的一员猛将,就立即秘密派人搜捕陆皓东。陆皓东机警地跑到临村崖口陆麟生家中躲避。陆麟生的父亲名叫陆信忠,是清廷的花翎侍卫。清政府官员明知陆皓东藏在陆麟生家中,也不敢进去搜捕,只有在外面等候他出来再捉拿。为使皓东安全脱险,陆麟生深夜派家人用轿抬皓东往香山县城石岐,然后由石岐乘船到广州。陆皓东抵广州后,受孙中山的委派,承担了广州兴中会的人事与总务两方面的重担。

三、丹心一片永留芳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陆皓东也抵港参与筹建工作。他还配合孙中山,制定攻占广州,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行动计划。为表示推翻清政府和创建共和的宏伟决心,陆皓东新自设计了革命军旗的图样,用青天白日旗,代替清政府的黄龙旗,得到革命党人的一致赞同。

1895年10月6日,广州起义计划部署之后,在广州双门底王家祠筹备设立起义的秘密总机关,对外称“农学会”,由陆皓东主持工作。孙中山部署渐臻完备,就派人先后联络了三元里的国防和广东各地的绿林,并争取广州城内外的防营和水师,使之四方呼应。孙中山与陆皓东等革命党人商定,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公元10月26日)起义。因为这一天是广东民间风俗登山或到祖先坟头祭奠的日子,便於香港的起义队伍混在广州的人流里。在广州,由陆皓东、陈少白等人协助孙中山指挥调度;在香港,由杨衢云、黄咏商集合会党,於起义之日晨抵穗,进攻各战略要点。其他各路队伍,分别进攻响应。

到了起义那一天,由於运送枪械出事,被海关搜出手枪600多支,孙中山被迫将起义无限期推延。就在这推延的时日里,清政府驻港侦探获悉起义之事,电告广州衙门。两广总督谭钟麟立即调动了1000多名兵勇回城,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形势万分险恶。陆皓东告知起义人员立即疏散。他自己转移到城外安全地点后,想起会员花名册还留在总机关,坚决回去处理。此行危险性甚大,同志们都劝皓东不要回去了。但陆皓东认为,这是关系着兴中会的命运和前途的大事,以自己的生命去保存多数同志,乃是领导者之责,毅然前往。由於会员朱淇叛变,向清政府自首。因此,10月27日,当陆皓东返回机关时,清政府的兵丁已跟踪而至。陆皓东迅速关上机关大门,将革命党人的花名册以及若干重要文件化为灰尽。当清兵破门而入时,革命的机密保住了,同志们的危险得救了。陆皓东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容被捕。

孙中山得悉陆皓东被捕,万分悲痛,在香港为援救陆皓东作了不懈的努力,曾要求美国领事出面调停;还找了陆皓东曾任职的电报公司出面作证,说陆皓东只不过是这家公司的一位雇员,不会认真闹革命的。朋友们对这位年轻革命者的热情都缺乏足够的估计,当美国领事去中国衙门活动时,发现陆皓东已经承认自己是跟随孙中山闹革命的一位正气凛然的革命者。

公堂上的严刑拷打,没有能够使陆皓东招供出任何秘密。清政府从他那里得到的不是什么自供状,反而是一篇气吞山河的反抗声明。他怒斥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痛陈民族危机,表明自己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目的,是要彻底埋葬清廷封建王朝和创建共和国的伟大抱负。陆皓东临难不苟,视死如归,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他说:“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真是铮铮铁骨,气贯长虹,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党人的崇高气节。

兵丁施用铁钉插手足与凿齿等酷刑,仍一无所获。1895年11月7日,这位民主革命的英勇先驱,年仅29岁,在广州英勇就义。

当孙中山在日本得悉失去陆皓东这位忠诚的战友时,心情沉痛,放声大哭。孙中山赞誉陆皓东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认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是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今及,仰止无穷,二公(按指陆皓东与史坚如)虽死,其精灵之索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曾于1912年5月27日回翠亨村,次日即偕同其兄孙眉及村中父老,前往陆皓东烈士家里,慰问烈士家属。孙中山抑住悲痛说:“亚东成仁取义,留名千古,虽死犹生,后人敬仰。”随即拿出3000元大洋,以抚恤烈士眷属。其中1000元是给烈士的儿子少东作为结婚费用。

1927年,由广东省府杨鲍安提出,每月发给陆皓东家属瞻养费200元大洋,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才停止。1945年,陆皓东夫人病逝,享年77岁。

人们为永久地纪念陆皓东这位民主革命的英勇壮士,於1937年在他的故乡犁头山麓,建筑了陆皓东烈士坟场。这是一座衣冠塚,里面埋葬了陆皓东生前穿着过的一套衣裳。坟场上树有陆皓东塑像,庄严肃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游览孙中山故居时,曾有《谒翠亨村》诗三首,其中一首云:“当年首义同村者,大节堂堂天下闻。一代人豪争想像,犁头山下陆公坟。”陆皓东死难之英勇壮烈,跃然纸上。

1988年9月间,中山市各界人士在石岐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纪念陆皓东诞辰121周年大会……。

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前夕,广东省、中山市有关单位在陆皓东的故乡——翠亨村,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座谈会,座谈余松岩著的历史长篇小说《地火侠魂》,它的主人公正是陆皓东。著名作家秦牧等人出席了会议,情景感人。

长期以来,每当清明时节或重阳登高的时候,人们常常前往烈士墓前,凭吊这位为创建共和国而献出青春的第一位勇士,为他献上一束束鲜花,或捧上一个个花环。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4: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陆信忠 ...... 陆中信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4: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海燕 于 2011-6-28 12:01 编辑



图书名称:地火侠魂(以民主革命先驱陆皓东事迹为题材的历史小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2: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  阅读器阅读: 电信 | 联通 阅读模式:

陆皓东(附史坚如)
吴原编著 / 1936年06月第1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2: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收藏有这书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2: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陸皓東年表

‧ 明代正德年間( 1506 -- 1521 ) 翠亨陸氏始祖 陸德蘭和陸邦桂從附近 3 公里 的隔田陸家村(今崖口陸家村)遷居翠亨。

‧ 1838 年 6 月,陸皓東父親陸曉帆出生於翠亨村。

‧ 1867 年 9 月 12 日 陸皓東 出生於上海。

‧ 1876 年左右,陸曉帆在上海病故。

‧ 1876 年左右,陸皓東隨母親回到翠亨村,與孫中山同在在馮氏宗祠讀書,並結為好友。

‧ 1883 年前後,廣東辦團防,欽命閱兵大臣方耀到香山縣閱操。陸皓東和鄉人一起到濠頭鄉鄭氏大宗祠參加操演,得見清兵和團防操演的腐敗情形。

‧ 1883 年秋,陸皓東和孫中山在翠亨村村廟北極殿損毀北帝和金花娘娘的神像,用行動勸說鄉人不要盲目迷信神像。兩人迫於鄉人的壓力離開翠亨村。

‧ 1883 年底,陸皓東和孫中山在香港必列者士街公理會布道所由喜嘉理牧師主持受洗加入基督教。

‧ 1884 年,陸皓東往上海學習英文,後考入江蘇蕪湖電報局,任翻譯生。

‧ 1892 年春,孫中山和陸皓東在翠亨村南閘門試驗自制的炸藥,並把閘門的 “ 瑞接長庚 ” 石匾炸出一條裂痕。

‧ 1893 年,陸皓東等與尢列在順德縣北水鄉開辦興利蠶子公司。

‧ 1893 年冬孫中山在廣州開辦東西藥局時,陸皓東與孫中山、程奎光、鄭士良等相聚於廣雅書局南園抗風軒議論時政。並常與孫中山相聚於孫中山書房,通宵暢談,共商救國大計。

‧ 1894 年春,陸皓東陪同孫中山經上海赴天津向清廷大吏李鴻章上書。上書不果後,孫中山與陸皓東 “ 北游京津,以窺清廷之虛實;深入武漢,以觀長江之形勢。 ” 在北京看到 “ 滿清政治下之齷齪,更百倍於廣州。 ”

‧ 1894 年 11 月,孫中山在檀香山發動華僑成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 -- 興中會。

‧ 1895 年初,陸皓東協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在廣州設立興中會分會,策劃發動起義。

‧ 1895 年 2 月,孫中山、陸皓東、楊衢雲、黃詠商等革命黨人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設會所於中環士丹頓街 13 號,對外以 “ 乾亨行 ” 名義作掩護。

‧ 1895 年 3 月,陸皓東與孫中山、鄭士良等到廣州設立興中會分會,以雙門底王家祠、雲岡別墅為會所。後又在廣州東門外鹹蝦欄張公館組織一分機關。其中廣州雙門底王氏書舍對外稱 “ 農學會 ” 。陸皓東與鄭士良等在此籌劃廣州起義。陸皓東並且為廣州起義設計了軍旗 -- 青天白日旗。

‧ 1895 年 8 月 29 日 ,孫中山等在香港召開緊急會議,決定 10 月 2 6 日 (農曆 九月九日 )重陽節起義。計劃以珠江三角洲地區、香港、潮汕以及北江一帶的會黨和綠林為基本隊伍,利用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群眾成群結隊回鄉掃墓的時機,把起義隊伍混在結隊入城的四鄉民眾中聚集到廣州附近,分道攻城。

‧ 1895 年 10 月 26 日 ,廣州起義未及發動即告流產。由於組織不周,起義事洩,廣州清軍大肆搜捕革命黨任何查封革命黨機關,陸皓東為掩護同志,返回銷毀革命黨人名冊,不幸被捕。

‧ 1895 年 11 月 7 日 ,陸皓東壯烈犧牲,年僅 29 歲。臨行前慨然寫下供詞: “ 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公羊既歿,九世含冤,異人楚歸,吾說自驗。吾言盡矣,請速行刑。 ”

‧ 1912 年 5 月,孫中山先生回鄉,到陸皓東衣冠冢前憑吊,並贈銀與陸皓東家屬,以安其家。

‧ 1918 年, 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稱頌陸皓東 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 1924 年 6 月,孫中山主持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以青天白日旗作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旗。後來,此圖案又被中華民國國旗所採用。

‧ 1937 年,中山縣縣長楊子毅主持修建陸皓東烈士墳場於翠亨村犁頭尖山南坡,並樹立烈士石像紀念。

‧ 1995 年,為紀念陸皓東烈士為國犧牲 100 週年,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斥資重新修整烈士墳場。

‧ 1995 年 11 月 7 日 ,中山市各界在陸皓東烈士墓前舉行紀念陸皓東烈士犧牲 100 週年紀念儀式。陸皓東之孫陸玉如專程從美國回鄉參加
发表于 2013-12-7 15: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陸皓東年表
明代正德年間( 1506 -- 1521 ) 翠亨陸氏始祖 陸德蘭和陸邦桂從附近 3 公里 的隔田陸家村(今崖口陸家村)遷居翠亨。

我家谱记载:五世祖 讳 桂 号云溪 生于明成化十七年辛丑五月二十一日,卒於明嘉靖十七年戊戌十一月初八日,享年五十八岁,.............. 生三子,长子 德兰、 次子德恒、三子德宗。
德恒是我六世祖。
六世祖 子 德恒 号梅所 生于明正德元年丙寅二月十四日,卒於明万历二年甲戌九月二十四日,享年六十九岁......
可以说明:我与陆浩东是同宗。我们隔田陆姓是陆顺宗子鹤龄的后人。
发表于 2013-12-7 15: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陆姓家谱照片
发表于 2013-12-7 15: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陆姓家谱照片
发表于 2013-12-7 15: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陆姓家谱照片
发表于 2013-12-7 2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朝明 发表于 2013-12-7 15:17
陸皓東年表
明代正德年間( 1506 -- 1521 ) 翠亨陸氏始祖 陸德蘭和陸邦桂從附近 3 公里 的隔田陸家村( ...

相当有价值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2 01: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