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鹅湖书院探访

查看: 5109|回复: 0

鹅湖书院探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 08: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鹅湖书院探访
雨耳
??辛卯年春节随岳父母和夫人孩子去江西上饶省亲。好友来火车站接车,十二年没有来了,变化很大,火车站和城市都大不一样了,由此可见时光的潜移默化,分别时间久了,变化就很是突兀。
??朋友开车一路飞驰,到了铅山又是接风推杯把盏,海鲜大餐,相聚言欢,孩子欢闹其乐融融……宴罢,好友又将明日行程早早安排,要带我们去名胜转转。
??次日,好友一早来楼下接我们去吃早饭,吃的是铅山猪肝米粉,米粉店生意十分忙碌,店附近就是一个广场,有汉白玉塑像。米粉还没有上桌,我便带我姑娘去广场看看。广场边上矗着一手握书卷的忧愤老者,左右石碑上刻着两首词,一首《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来是辛弃疾的词和塑像。以往只是看文字,如今却能见识作者的塑像容貌,虽然不知这样的塑像和当时的真人是否相像,起码也让我有了立体的感受,感受辛翁忧国忧民和满腔报国热情而不得志的愁容。

??瞻仰完辛翁的雕像,拍照,回到米粉店时,热腾腾的猪肝米粉散发着香气等着我们。吃完早饭,好友特意邀请了铅山博物馆的钟馆长一行为我们导游。
??小车带我们出铅山县城往鹅湖而去。一路乡野风光,初春的风带着些冷意含着泥土的春意飘过。附近的山包低矮,时时有白鹭悠闲地低低徘徊。一路颠簸又上山路,峰回路转,在山坳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掩映在山色树影间,如水墨画般优雅而凝重。眼下的景色不正是唐代诗人王驾笔下的:“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样的景物风光才会让诗人有感而发。

??山在眼前,人在山坳,四野葱绿,黑瓦白壁。朱门大开,斑驳可见沧桑。院墙是典型的江南风格,这鹅湖书院是为纪念历史上的两次“鹅湖之会”而建的。南宋的吕祖谦,金华人,是我的同乡,他邀请闽派理学朱熹和心学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鹅湖寺相聚,一同畅谈学问相互了解。两大不同学派的哲学思想有了历史性的交流。当时会面的鹅湖寺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现在的鹅湖书院就在鹅湖寺的边上。还有一次鹅湖之会就是主张北上抗金,写过《美芹十论》的辛弃疾和有同样抱负主张抗金的永康派陈亮相会在铅山鹅湖、瓢泉,两人还一同前往闽赣交界的紫溪准备去会朱熹;只可惜朱熹失约没有前来,辛弃疾与陈亮两个侠骨男儿,英雄相见恨晚,促膝畅谈,别后还相互赋词,成为文学界的美谈。然,当时两个一心想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的英雄人物,相聚畅谈报国抗金方略,可现实并没有让他们英雄施展才华,唯有填词相寄托,才成就两位在文学上的诗词地位,可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辛弃疾与陈亮的鹅湖之会留下了很多诗词,让后人也能从这些词中读出两人的满腔抱负与深厚友谊。正如辛翁记录的那样:“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准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两人分别,辛翁追出几十里想挽留陈亮,可见心中情谊之不舍。无奈没有追回陈亮,辛翁作一首《贺新郎》寄于陈亮。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陈亮到家回看到辛翁的词,回一首:“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多美多真的心声相合,两人自比伯牙与子期,可谓芸芸中觅得知音!
??凝视鹅湖书院的外景,我陷入历史的思绪,钟馆长的话语让我回到现实。进入书院,钟馆长介绍:原来的院门是正对而开有影壁,现在都已经不见,只开侧门。院内古木掩映,空气清新,脚下石板平整而苍古,应该有多少古今人物踏访这里……
??院首是耸立的石质牌坊,听钟馆长介绍应该是全国少见的全石质牌坊。正面写着斯文宗主,另一面是继往开来,俱为清代人书写。过牌坊有矮石坡上泮桥,桥下为泮池;池左右各有小阁,左边阁内的木柱是圆的,右阁内的木柱是方形的;意指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的见解各不相同,但鹅湖之会大家求同存异。看来求同存异的思想境界早就已经得到理解与运用。
??过泮桥是书院的正厅,有匾:“穷理居敬”,正是宋理学朱熹提倡的一种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谓穷究事物之理,自处以敬。清 颜元 《存学编·性理评》:“ 朱子 称 上蔡 直指穷理居敬为入德之门,最得 明道 教人之纲领。”正如朱陆鹅湖之会,朱熹倡导深入了解事物的道理,修身要多读圣贤的书本知识。陆九渊认为道德修养产生于每个人自身的良心,只要每个人发现并坚持自己的良心,也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通过这样的交流,两人的分歧得到某种程度的理解和认可。朱熹在后来也承认过陆九渊说的有道理,且说过,达到圣人境界的首要功夫是要心里真有敬仰之意,读书是第二位的。
??正厅首先看到的是一面木板墙,上有一幅彩图画的是古代讲学的场景。绕过木板墙是一个空旷的厅堂,左右白壁上写着大大的“节”“孝”“忠”“廉”,应该是封建教育的精髓所在了。
??堂上有讲台,上有两张黑木椅,板壁上书写着朱子教条,应该是朱熹的书院学规,本为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引用在鹅湖书院可见朱熹对当时及以后的书院的影响。
??穿过正厅就是书院的另外建筑,分别呈现了当时的学生宿舍,交流场所,还有一间很大的展览室。
??展室里有很多的图片资料展示书院的历史、人物。也有辛弃疾的专门介绍,印象最深的当是“白菜碑”和“辛翁墓对”。
??白菜碑是1619年,铅山县令笪继良挥毫作画所题:“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意思是:做官者不可不知白菜之味;百姓“面有菜色”这是我们不该见到的。人们将它刻成碑,叫“白菜碑”,我们在书院看到的是白菜碑的图片。能有这样觉悟的县令可列圣贤,这样的思想让今天的为官者都要好好深思的…… ??辛弃疾墓离鹅湖书院不远的永平镇陈家寨村严家垄山坡上,听钟馆长介绍,辛翁墓在一片荒草之中,墓前两根石柱上刻着郭沫若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深刻概括了辛弃疾的悲壮一生,有满腔报国之心而不得志,可见一个人的力量是抗衡不了历史的命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9 02: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