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华亭陆氏传

查看: 7473|回复: 0

华亭陆氏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 05: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TBODY><TR><TD class=p14 align=left><A name=1180043548></A><FONT color=#0000cc>华亭陆氏传</FONT> </TD></TR><TR><TD></TD><TD class=f14 align=left width="97%"><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7%" border=0><TBODY><TR><TD class=gray14>&#8226;&nbsp;168年(汉灵帝建宁元年)与羌人作战。太傅陈蕃劝大将军窦武杀宦官曹节等。曹节杀陈、窦。张辽生。曹仁生。赵云生。 <BR>&#8226;&nbsp;169年(灵帝建宁2年)宦官禁锢并杀害“党人”。曹洪生。 <BR>&#8226;&nbsp;170年(灵帝建宁3年)郭嘉生 <BR>&#8226;&nbsp;172年(灵帝熹平元年)许生在句章(今宁波)起兵称阳明皇帝。鲜卑从本年起攻扰幽、并。鲁肃生。 <BR>&#8226;&nbsp;174年(灵帝熹平3年)吴郡司马孙坚攻杀许生。周瑜生。诸葛瑾生。曹休生。潘睿生 <BR>&#8226;&nbsp;175年(灵帝熹平4年)在洛阳太学外刻石,立蔡邕用古文、篆、隶三体书写的《五经》。魏延生,周瑜生。曹昂生。孙策生。 <BR>&#8226;&nbsp;176年(灵帝熹平5年)马超生。 <BR>&#8226;&nbsp;177年(灵帝熹平6年)汉军出击鲜卑,大败。朱桓生。徐盛生。潘璋生。步骘生。 <BR>&#8226;&nbsp;178年(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开西邸,公开卖官。陆康迁武陵太守。顾雍生。吕蒙生。 <BR>&#8226;&nbsp;179年(灵帝光和2年)司马懿生,庞统生。 <BR>&#8226;&nbsp;180年(灵帝光和3年)何进任侍中。 <BR>&#8226;&nbsp;181年(灵帝光和4年)鲜卑檀石槐死。诸葛亮生 <BR>&#8226;&nbsp;182年(灵帝光和5年)孙权生,阚泽生 <BR>&#8226;&nbsp;183年(灵帝光和6年)癸亥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发出起兵号召。全琮生。马岱生。陆逊生。 <BR>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BR>【陆氏世颂】曰:逊祖纡(音淤),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父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BR>&#8226;&nbsp;184年(灵帝中平元年)陆逊2岁。张角起兵。朝廷赦免党人。张角、张梁据广宗(今河北威县)角病死,梁战死。宝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县)战死。黄巾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等相继为帅,据宛城,均败死。五斗米道首领张修在巴郡起兵。 <BR>&#8226;&nbsp;185年(灵帝中平2年)陆逊3岁。曹真生。张牛角、张燕等黑山军起兵。 <BR>&#8226;&nbsp;186年(灵帝中平3年)陆逊4岁。陆绩生。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 <BR>&#8226;&nbsp;187年(灵帝中平4年)陆逊5岁。曹丕生。马良生。 <BR>&#8226;&nbsp;188年(灵帝中平5年)陆逊6岁。各地黄巾复起。改州刺史为州牧。 <BR>&#8226;&nbsp;189年(灵帝中平6年)陆逊7岁。廖化生。凌统生。灵帝死(156--)。少帝辩即位。大将军何进企图招董卓进京,杀宦官。宦官张让等杀何进。袁绍等杀宦官。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袁绍等逃亡到关东,谋讨董。 <BR>&#8226;&nbsp;190年(献帝初平元年)陆逊8岁。曹彰生。马谡生。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董。董卓毁洛阳,挟献帝,驱民往长安,二百里内无人烟。 <BR>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BR>&#8226;&nbsp;191年(献帝初平2年)陆逊9岁。孙坚斩华雄,入洛阳,旋即南撤。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BR>&#8226;&nbsp;192年(献帝初平3年)陆逊10岁。王平生。曹植生。张苞生。王允联吕布杀董卓。王允杀蔡邕。董卓旧部杀王允。曹操领兖州,破青州黄巾,把其中强壮者编为青州军。逊少孤(孤,指幼年死去父亲——父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BR>【孙破虏讨逆传】——吴录曰: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于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孙坚的意思是说,身为长沙太守的自己,没有什么政治上的功绩,越过管辖的范围讨伐贼寇,来保全别的诸侯国,若是因为这个被治罪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BR>【后汉书—陆康传】——陆康字季宁,吴郡吴人也。祖父续,在《独行传》。父褒,有志操,连征不至。康少仕郡,以义烈称,刺史臧旻举为茂才,除高成令。县在边垂,令户一人具弓弩以备不虞,不得行来。长吏新到,辄发民缮修城郭。康至,皆罢遣,百姓大悦。以恩信为治,寇盗亦息,州郡表上其状。光和元年,迁武陵太守,转守桂阳、乐安二郡,所在称之。灵时,灵帝欲铸铜人,而国用不足,乃诏调民田,亩敛十钱。而比水旱伤稼,百姓贫苦。康上疏谏曰:“臣闻先王治世,贵在爱民。省徭轻赋,以宁天下,除烦就约,以崇简易,故万姓从化,灵物应德。末世衰主,穷奢极侈,造作无端,兴制非一,劳割自下,以从苟欲,故黎民吁嗟,阴阳感动。陛下圣德承天,当隆盛化,而卒被诏书,亩敛田钱,铸作铜人,伏读惆怅,悼心失图。夫十一而税,周谓之彻。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也。故鲁宣税亩,而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传曰:‘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世何述焉?’陛下宜留神省察,改敝从善,以塞兆民怨恨之望。” <BR></TD></TR></TBODY></TABLE></TD></TR><TR><TD height=17></TD></TR></TBODY></TABLE><>书奏,内幸因此谮康援引亡国,以譬圣明,大不敬,槛车征诣廷尉。待御史刘岱典考其事,岱为表陈解释,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会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拜康庐江太守。康申明赏罚,击破穰等,余党悉降。帝嘉其功,拜康孙尚为郎中。献帝即位,天下大乱,康蒙险遣孝廉计吏奉贡朝廷,诏书策劳,加忠义将军,秩中二千石(秩音治,官禄等级。汉代官制,俸禄中有中两千石、两千石、比两千石等级别。中两千石是很高的俸级,月俸达一百八十斛谷之多。)。 <BR>&#8226;&nbsp;193年(献帝初平4年)陆逊11岁。袁绍与公孙瓒争战两年后得青州。曹操攻陶谦,屠徐州三县。孙坚以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 <BR>&#8226;&nbsp;194年(献帝兴平元年)陆逊12岁。曹操再攻徐州。吕布勾结曹操部下陈宫夺兖州,曹退兵与吕在濮阳对峙,双方粮尽而退。 <BR>&#8226;&nbsp;195年(献帝兴平2年)陆逊13岁。董卓旧将内讧,长安被毁。献帝流亡东迁。孙策占江东。曹操赶走吕布,稳定兖州。 <BR>&#8226;&nbsp;196年(献帝建安元年)陆逊14岁。丁奉生。曹操迎献帝到许昌。曹操办屯田。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BR>&#8226;&nbsp;197年(献帝建安2年)陆逊15岁。孙桓生。邓艾生。袁术在寿春称帝,与曹操、吕布争战,屡败。、 <BR>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亲戚还吴(在华亭)。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BR>【孙破虏讨逆传】——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 <BR>【后汉书—陆康传】——时袁术屯兵寿春,部曲饥饿,遣使求委输兵甲。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内修战备,将以御之。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政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卒,年七十。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朝廷愍其守节,拜子俊〔!?〕为郎中。 <BR>少子绩,仕吴为郁林太守,博学善政,见称当时。幼年曾谒袁术,怀橘堕地者也,有名称。 <BR>&#8226;&nbsp;198年(献帝建安3年)陆逊16岁。陆凯生。曹操破徐州,杀吕布。 <BR>&#8226;&nbsp;199年(献帝建安4年)&nbsp;陆逊17岁。关兴生。曹宇生。袁绍攻杀公孙瓒,得幽州。袁术无粮兵散,忧病死。张绣降曹。曹操派卫剀招抚关东流民。刘备脱离曹操,占徐州。 <BR>&#8226;&nbsp;200年(献帝建安5年)陆逊18岁。曹操杀董承等。曹操破刘备,备投袁绍。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绍。孙策遇刺死,孙权继。张鲁杀张修,占有汉中,刘璋杀张鲁母、弟。鲁肃见孙权,劝其据江东,图王业。 <BR>&#8226;&nbsp;201年(献帝建安6年)陆逊19岁。夏侯懋生。谯周生。刘备投荆州刘表。 <BR>&#8226;&nbsp;202年(献帝建安7年)陆逊20岁。姜维生。袁绍死,子袁谭袁尚争位,混战。 <BR>&#8226;&nbsp;203年(献帝建安8年)陆逊21岁。诸葛恪生。曹睿生。陆逊出仕。 <BR>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在将军府内任职,就是文秘性质的工作。) <BR>&#8226;&nbsp;204年(献帝建安9年)陆逊22岁。张休生。曹操利用袁氏内讧,夺冀、青、并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 <BR>&#8226;&nbsp;205年(献帝建安10年)陆逊23岁。曹操完全占有冀、青、幽、并四州。历东西曹令史。 <BR>&#8226;&nbsp;206年(献帝建安11年)陆逊24岁。辽西乌桓助袁尚兄弟,入塞攻扰。 <BR>&#8226;&nbsp;207年(献帝建安12年)陆逊25岁。曹操在白狼山(今辽宁凌源)破乌桓。袁尚等逃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刘备得诸葛亮。 <BR>&#8226;&nbsp;208年(献帝建安13年)陆逊26岁。司马师生。曹操做丞相。曹操征司马懿为官。曹操征马腾为卫尉,率家族到邺居住,子马超领其部众。曹操杀孔融。曹军南下,刘表病死,荆州降操。曹军在长阪追及逃亡的刘备,混战,徐庶因母亲被曹军掳去而辞刘投曹。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P><>具体年月不详)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陆逊在担任海昌屯田都尉时不仅仅是从事农业劳动,还出征平匪,做出了不小的业绩,这期间正逢赤壁大战。) <BR>【陆氏祠堂像赞】曰:海昌,今盐官县也。(海昌位于浙江平湖东南,离上海不远,现在大概叫海盐,盛产榨菜。) <BR>&#8226;&nbsp;209年(献帝建安14年)陆逊27岁。孙登生。孙权攻合肥不下。周瑜与曹仁相持年余后得江陵。周瑜分荆州南岸部分土地给刘备。孙刘联姻。蒋干说周瑜不成。 <BR>&#8226;&nbsp;210年(献帝建安15年)陆逊28岁。周瑜死,鲁肃领兵。鲁肃建议孙权接荆州给刘备,得孙权同意。曹操造铜雀台。 <BR>&#8226;&nbsp;211年(献帝建安16年)陆逊29岁。司马昭生。马超、韩遂占关中反曹操,被曹操打败。曹操诛马腾三族。刘备入益州。 <BR>&#8226;&nbsp;212年(献帝建安17年)陆逊30岁。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在清凉山建石头城。 <BR>&#8226;&nbsp;213年(献帝建安18年)陆逊31岁。封曹操魏公,加九锡。 <BR>&#8226;&nbsp;214年(献帝建安19年)陆逊32岁。刘备围成都,刘璋降。刘备得西川。 <BR>&#8226;&nbsp;215年(献帝建安20年)陆逊33岁。曹操破张鲁得汉中。孙刘争荆州,鲁肃单刀会关羽,将关羽说得哑口无言。刘备因曹操得汉中,与孙权商定以湘水为界,将东岸还给孙权。 <BR>&#8226;&nbsp;216年(献帝建安21年)陆逊34岁。封曹操魏王。曹操留南匈奴单于居邺以加强控制。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好了,陆逊做海昌屯田都尉至少有八九年光景,现在总算熬出头了,与他搭档的贺齐是个和吕岱全琮齐名的上将,早在陆出道前就已经立下赫赫战功。) <BR>【贺齐传】——二十一年,鄱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绶,化民为贼,陵阳、始安、泾县皆与突相应。(贺)齐与陆逊讨破突,斩首数千,余党震服,丹杨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拜安东将军,封山阴侯,出镇江上,督扶州以上至皖。(伯言只封了个校尉,贺齐却封侯了,说明此时贺齐的身份远远比陆来得高。) <BR><BR>【故事发生在这里】 <BR>(未知具体年月,难道在他拜定威校尉以后么,那不是很老了?)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国家大事,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财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nbsp;(“当今英雄纷纷对峙,凶恶的敌人正窥视着我们,要战胜敌人平息动乱,没有军队是不行的。而山越长期作恶,盘踞在深山险阻之地。内地没有平定,就难以考虑对付外敌,应该大规模部署军队,捕获山贼中健壮彪悍的精锐来补充自己。”)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BR>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党羽多而往兵少,逊乃益多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间,鼓噪擂鼓呐喊而前,应时立马破散。遂部伍(把山越改编到队伍中)东三郡(为丹阳、新都、会稽,是山越聚居之地),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渐渐显露出他的优秀的军事才能。这是牛刀小试。) <BR>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地方,大概是说陆逊打仗太狠了。)逊后诣都,言次在谈话中,称式佳吏,曰:“式白告发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诋毁以乱圣听,(这种风气)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这确实是厚道人的做法,只是别人做不到罢了。”) <BR>&#8226;&nbsp;217年(献帝建安22年)陆逊35岁。鲁肃死(172--),吕蒙领兵。刘备进兵汉中。中原流行瘟疫,建安七子中王粲、立桢、陈琳、徐干、应玚等五人军患疫死亡。 <BR>&#8226;&nbsp;218年(献帝建安23年)陆逊36岁。 <BR>&#8226;&nbsp;219年(献帝建安24年)陆逊37岁。刘备占有汉中,称汉中王。关羽从江陵攻樊城,水淹七军,许昌震动。吕蒙袭破江陵,擒杀关羽,孙氏得荆州。吕蒙旋病死。 <BR></P><>吕蒙称疾诣建业,(路过芜湖,)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关羽同我们边境相接,你怎么远离驻地东下,后果不是很令人担忧吗?”)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关羽以勇武气概自夸,欺凌别人。他刚刚立下大功就骄横放肆,一心只想进取北方,对我们没有顾忌,听说子明大人又有病在身,一定更加不作防备。现在如果出其不意去进攻,一定可以将他生擒制伏。子明到京城见到至尊后,应该好好定下计策。”)蒙曰:“羽素勇猛,既本来就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胡三省曰:兵事尚密,逊之言虽当蒙之心,蒙未敢容易为逊言之。) <BR>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nbsp;(“陆逊考虑得很深远,才干足以担负重任,微臣通过观察他的谋略,觉得他将来一定大有用处。但是现在他还没有什么名气,不会被关羽所顾忌,接替我的人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了。如果任用他,应当叫他外表上不露锋芒,暗中观察形势寻找时机,然后可以成功。”)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督代蒙。(奇怪的是,这么大的事在吕蒙自己的传上提都未提,甚至通篇连陆逊的名字都没有出现过。这两个与三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名字为什么没有融合在一起,真是一个迷。) <BR>【吕蒙传】——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说得好像吕蒙先想出计策,而陆逊只是和他不谋而合罢了。) <BR>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晋与楚战与城濮,楚师败绩,淮阴拔赵之略韩信率兵东下河北井陉(音刑)县攻击赵国,选骑兵两千,每人持一赤帜,从间道登山望赵军,并且对他们说:“我军与赵军接战,赵见我军退,必定空营来追,你们趁机进入赵营拔赵帜,立汉赤帜。”结果,赵兵大败,韩信遂取赵地,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日前得知将军看准机会出击敌军,按照兵法行军用兵,牛刀小试便获大胜,是多么了不起啊!敌方大败,对盟友也很有利,我们听到喜讯,不禁打着拍子称贺,因为想到了将军即将席卷中原,与我们一同扶持王室的缘故啊。近日不才受命西来,非常仰慕将军的风采,很想听到您的指教。…于禁等人被擒,远近没有不欢欣赞叹的,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流芳百世,即使是晋文公在城濮胜楚之功,淮阴侯韩信破赵之谋,也不能超过将军的功绩。听说徐晃等人有少量骑兵驻扎在樊城左近,窥探将军的动静。曹操是个狡猾的贼子,一怒之下就会不计后果,恐怕他会暗中增添军队,以求心意得逞。曹军虽说已经疲惫,但是还有强悍的士气,况且军队在胜利之后,往往会因为轻敌而吃亏,所以古人用兵之法是,军队在获胜之后更加强警惕,希望将军多方筹划,以求最后大获全胜。仆乃一介书生,粗疏迟钝,窃居不能胜任的职位,所幸能与威德兼备德将军做邻居,所以乐于把自己德想法都说出来,虽然未必符合将军的谋略,但是在下的心情将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将军能注意到在下的仰慕之诚,希望对在下所说的事情有所明察。”) <BR></P><>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 <BR>【吴主传】—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BR>(刘)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弃城逃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暂时委任)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BR>&#8226;&nbsp;220年(献帝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陆逊38岁。曹操死(155--),曹丕继。尚书陈群立九品中正制。曹丕代汉,定都洛阳。 <BR>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今湖北房县太守邓辅、南乡今湖北光化县北太守郭睦,大破之。 <BR>【吴书】曰:权嘉逊功德,欲殊显之,虽为上将军列侯,犹欲令历本州举命,乃使扬州牧吕范就辟别驾从事,举茂才。   <BR>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首尾西方。逊复部旌讨破布、凯。布、凯脱走,蜀以为将。逊令人诱之,布帅众还降。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权以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在今江苏昆山县东北三里侯。&nbsp;&nbsp; <BR>时荆州士人新还,仕进或未得所,逊上疏曰:“昔汉高受命,招延英异,光武中兴,群俊毕至,苟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远近。今荆州始定,人物未达,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从前汉高祖即位,招揽任用优异人才,汉光武帝中兴,众多杰出人才都来归附,只要能光大教化的,用人不必考虑关系的远近亲疏。现在荆州刚平定,有名望才能的人还没有达到显贵,臣怀着恭谨的愚忠,请求普施栽培提拔之恩,让他们都能进用,这样天下的人都会伸着脖子仰慕陛下,希望归顺在陛下广大深厚的教化之下。”)权敬纳其言。 <BR>&#8226;&nbsp;221年(魏文帝黄初2年,汉昭烈帝章武元年)陆逊39岁。羊祜生。刘备称帝。孙权移治武昌。张飞遇刺死,刘备出兵攻孙权。 <BR>【吴主传】—是岁,刘备帅军来伐,至巫山、秭归,使使诱导武陵蛮夷,假与印传,许之封赏。于是诸县及五溪民皆反为蜀。权以陆逊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 <BR>【先主传】——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注意,他们用的还是旧名字)、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 <BR>【诸葛瑾传】——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BR>【江表传】曰:瑾之在南郡,人有密谗瑾者。此语颇流闻于外,陆逊表保明瑾无此,宜以散其意。权报曰:“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孤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子瑜,即得其报,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分。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闲也。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BR>&#8226;&nbsp;222年(魏文帝黄初3年,汉昭烈帝章武2年,吴王黄武元年)陆逊40岁。吴陆逊在夷陵大破蜀军。孙权称吴王,建年号。立孙登为皇太子(是年24岁) <BR>春:正月,【吴主传】—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BR>【先主传】——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BR>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nbsp; <BR>3月,鄱阳言黄龙见。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 <BR>夏:6月,闰(六)月,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BR>黄气见自秭归十余里中,广数十丈。 <BR>后十余日,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 <BR>秋:八月,收兵还巫。司徒许靖卒。 <BR>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BR>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 <BR>【吴书】曰: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闲,徐制其弊耳。”(“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才开始强烈,而且他占着高地势守住险要位置,很难一下子攻取,即使攻取,还是难以一举歼灭,如果有不利的局面,我方将会损失有利的局面,这可不是小差池。现在暂时奖励将士,全面实施固守的战略方案,来等待敌方的变故。如果这里是平原旷野,恐怕就会担心要使将士颠沛来回奔波,现下靠着山川进兵,攻势不能展开,自然会??采取用滚木檑石防守的策略,慢慢牵制敌方的弱点啊。”)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BR>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诡计故也。”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长江三峡最东边的是西陵峡,夷陵正当其东口,以下则江流入于平地,故而称之为“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夷陵地处要害,是国家的门户,虽然容易取得,但是也容易失去,丢掉夷陵不仅仅是损失一个郡的地盘,连整个荆州也令人担忧了。今天臣争夺夷陵,一定要保证成功。刘备违反天意,不去固守他的老巢,胆敢自己来送死。臣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是仰仗着陛下的神威,以正义之师去讨伐违背天理的敌人,打败敌人就在眼前。臣考察刘备前后用兵的情况,败多胜少,以此推论,这次也不必担忧。臣起初担心他水陆并进,现在他却放弃船只全用步兵,处处安营扎寨,臣察看了他的部署,一定不会出现其他变化。臣恭谨的祝愿至尊高枕无忧,不必以此为念。”)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音“几绝”,分兵牵制敌人或者夹攻敌人此寇,正在今日。” <BR>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一如此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爬上马鞍山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二十里,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音“促”,紧迫,缩小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军乐器和盔甲断后,仅得入白帝城昔四川奉节县东。东汉初公孙述据蜀时所弃,述自号白帝,故名白帝城。今拜三峡工程所赐,已淹没于水下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备大惭恚音“愧”,怒、怨,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P><>&nbsp;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安东中朗将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BR>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受到国恩,当相辑睦应当相互和睦合作,共剪此虏,上报所受国家的恩惠,而不相顺,非所谓也而你们却不服从指挥,可不应该啊。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国家之所以委屈诸位来受在下的指挥,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岂复得辞!军令有常军令有常规,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代指指挥权者邪?”逊对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都是国家,其实就是指孙权,应当和他们一起奠定大业的人。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寇恂是东汉初人,为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寇恂把这个部将逮捕处决了。贾复以为耻辱,很气愤,当他过颍川时对左右说,见到寇恂一定要杀了他。寇恂躲避贾复,不与相见。后来光武帝为他们和解,典出《后汉书&#8226;寇恂传》相下之义忍让精神,以济完成国事。”权大笑称善,加拜逊辅国将军(以前是张昭的头衔),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BR>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BR>【吴录】曰: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刘备听说魏军大举出动,就写信给陆逊说:“魏贼现在已经在江陵,而我将要再次向您东边回兵,将军认为我这样做能成功(破吴)吗?”陆逊回书说:“只恐怕贵军刚刚被打败,溃烂的创伤还没有好,(所以)才开始请求与我们东吴结亲,而且您应该自己补充实力,没有空闲穷兵黩武啊。如果您不好好统筹一下,想要把打了大败仗后残余的力量,大老远的送上门来的话,可再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给您逃脱了。”&nbsp;陆逊小子说话真是有够损的。刘备写的内容客客气气的,说陆大将军啊,我和魏国前后夹击把你灭了,还问可不可以,摆明了是威胁,但是实际上他是纸老虎,明明已经输的一塌糊涂了,还兀自嘴硬,要维护帝王的尊严,吓唬吓唬人家。不过伯言可不是省油的灯,早就看穿他的动机,立马回了一封信,说好是好啊,我只是担心你还有没有这个能力,不信试试看,看你还能像前次那样逃到白帝城吗?字字中的,杀人不见血,骂人还不带脏字的,估计刘皇叔看信后连血也吐得出来。) <BR>【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黄权传】——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BR>【卷十四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曹丕)遂即拜权为吴王。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权外礼愈卑,而内行不顺,果如(刘)晔言。 <BR>(怎么《魏书》、《蜀书》到这时还管他叫陆议呢?莫非他这时还没有改名字?) <BR>【骆统传】——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BR>【朱然传】——黄武元年,刘备举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 <BR>【韩当传】——宜都之役,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徙威烈将军,封都亭侯。 <BR>【宗室传】——孙桓字叔武,河河本姓俞,孙策爱之,赐姓孙之子也。年二十五,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备军众甚盛,弥山盈谷,桓投刀奋命,与逊戮力,备遂败走。桓斩上(兜)〔夔〕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叹曰:“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此也!” <BR>223年(魏文帝黄初4年,汉后主建兴元年,吴王黄武2年)陆逊41岁。刘备死(161--)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吴蜀开始通好。 <BR>夏:4月,权群臣劝即尊号,权不许。 <BR>【江表传】曰:权辞让曰:“汉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竞乎?”群臣称天命符瑞,固重以请。权未之许,而谓将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于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今故以此相解耳。” <BR>备寻病亡,子禅袭位,诸葛亮秉政,与权连和。 <BR>&#8226;&nbsp;224年(魏文帝黄初5年,汉后主建兴2年,吴王黄武3年)陆逊42岁。孙和生。魏立太学。曹丕攻吴至江北岸而还。 <BR>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说明这时陆逊在孙权身边。) <BR>&#8226;&nbsp;225年(魏文帝黄初6年,汉后主建兴3年,吴王黄武4年)陆逊43岁。钟会生。诸葛亮平定南中。曹丕攻吴,到江边不能渡而还。 <BR>&#8226;&nbsp;226年(魏文帝黄初7年,汉后主建兴4年,吴王黄武5年)丙午年陆逊44岁。陆抗生。曹丕死(187--),曹睿继。 <BR>春:是时陆逊以所在少谷驻军处缺少粮食,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说明此时陆逊已经到某处驻守。从《步骘传》看,应该在荆州,而这以前他应该在西陵从来没有调防过,可是224年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BR>【步骘传】——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时权太子登驻武昌,爱人好善,与骘书曰:“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传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斯其义也,岂非所望于君子哉!”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陆逊、朱然、程普、潘浚、裴玄、夏侯承、卫旌、李肃、周条、石干十一人,甄别行状,因上疏奖劝曰:“臣闻人君不亲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职。故舜命九贤,则无所用心,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不下堂庙而天下治也。齐桓用管仲,被发载车,齐国既治,又致匡合。近汉高祖揽三杰以兴帝业,西楚失雄俊以丧成功。汲黯在朝,淮南寝谋;郅都守边,匈奴窜迹。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方今王化未被于汉北,河、洛之滨尚有僭逆之丑,诚揽英雄拔俊任贤之时心。愿明太子重以轻意,则天下幸甚。” <BR>冬:10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广施恩德,放宽刑法。又云:“忠谠之言,不能极陈,求容小臣,数以利闻。”(“臣子忠直的言论,不能尽量陈述;而媚上希求容身的小人,却常因为希望得到功利而向陛下进言。”大战后,陆逊显然提倡以宽为主,更多的把视线投向内政。后面又说朝中有小人为害,主公不明,耿直的伯言对孙权说这话是在有点赌气的味道,看不出刚刚生了儿子——或者就要生——的喜悦么。) <BR>权报曰:“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此为先令后诛,不欲使有犯者耳。君以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为之耳。今承来意,当重咨谋,务从其可。且近臣有尽规之谏,亲戚有补察之箴(是说陆将军和他的关系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是亲戚关系吗?),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书载“予违汝弼,汝无面从”尚书说“我辜负了你的辅佐,你不要当面阿谀顺从”,孤岂不乐忠言以自裨补邪?而云“不敢极陈”,何得为忠谠哉?(这句话说的重了)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但谄媚取容,(寡人)虽暗亦所明识也。至于发调征收户税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要靠众人之力才能成事。若徒守江东,修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顾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调预先征税,恐临时未可便用也。又孤与君分义特异君臣名分不同,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祸)’,此实甘心所望于君也。”(果然孙权是煮熟的鸭子——嘴硬,他怎么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呢?抓住陆逊赌气的言语大加批评,而对自己的过失轻描淡写,推到大臣不肯直说上面,孙权从这时起就有点刚愎自用了。而且众大臣因为这个已经开始明哲保身。) <BR>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郎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不妥当,令损益之。 <BR>&#8226;&nbsp;227年(魏明帝太和元年,汉后主建兴5年,吴王黄武6年)陆逊45岁。陆抗1岁。诸葛瞻生。诸葛亮驻军汉中,上表北伐。 <BR>&#8226;&nbsp;228年(魏明帝太和2年,汉后主建兴6年,吴王黄武7年)陆逊46岁。陆抗2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先锋马稷在街亭被张合所破,蜀军退还。魏攻吴,败于石亭(今安徽潜山)。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关,攻陈仓不下,粮尽而退。 <BR>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于石亭。 <BR>七年,权使鄱阳太守周鲂谲诓骗魏大司马曹休,休果举众入皖,(孙权)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休。 <BR>陆机为逊铭曰:魏大司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而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司屈膝。 <BR>【吴录】曰:假逊黄钺,吴王亲执鞭以见之。 <BR>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休还,疽发背死,(恐怕当时陆逊做梦也没有想到以后自己也会是这样的死法吧。还有,刘备死的时候是六十三岁,而陆逊也是这个岁数故去的,真是造化弄人)。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遣还西陵。 <BR>【曹休传】——太和二年,帝为二道征吴,遣司马宣王从汉水下,(督休)〔休督〕诸军向寻阳。贼将伪降,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怎么会曹叡对他好,他反而死掉了呢?),谥曰壮侯。 <BR>【全琮传】——七年,权到皖,使(全)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击曹休,破之于石亭。是时丹杨、吴、会山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权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 <BR>【周鲂传】——(周)鲂答,恐民帅小丑不足仗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七条以诱休:“…其三曰:‘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nbsp;…鲂亦合众,随陆逊横截休,休幅裂瓦解,斩获万计。 <BR>【朱桓传】——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黄武七年,鄱阳太守周鲂谲诱魏大司马曹休,休将步骑十万至皖城以迎鲂。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休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盛,邀于一战。桓进计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权先与陆逊议,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 <BR>&#8226;&nbsp;229年(魏明帝太和3年,汉后主建兴7年,吴大帝黄龙元年)陆逊47岁。陆抗3岁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取武都、阴平郡。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吴蜀相互承认对方称帝,并约定平分天下。 <BR>秋:九月,权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掌武昌留事。 <BR>【卷五十九吴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权迁都建业,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孙)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后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实时召见。见权悲泣,因谏曰:“虑寝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大官肴馔,过于礼制,臣窃忧惶。”权纳其言,为之加膳。住十余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BR>【潘浚传】——先是,(潘)浚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 <BR>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是岁,权东巡建业,留太子、皇子及尚书九官,征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 <BR>时建昌侯(孙)虑于堂前作斗鸭栏,颇施小巧,逊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何为?”虑实时毁彻之。 <BR>射声校尉(孙)松于公子中最亲,戏兵不整,逊对之髡其职吏。(真是一个严厉的将军) <BR>【宗室传】——孙翊字叔弼,权弟也,子松为射声校尉、都乡侯。黄龙三年卒。 <BR>【吴录】曰:松善与人交,轻财好施。镇巴丘,数咨陆逊以得失。尝有小过,逊面责松,松意色不平,逊观其少释,谓曰:“君过听不以某鄙,数见访及,是以承来意进尽言,便变色,何也?”松笑曰:“属亦自忿行事有此,岂有望邪!”(孙松善于与人交往,对财物看的很轻,出手大方。他镇守巴丘的时候,向陆逊请教过几次自己的优缺点。有一次,他犯了一点小过错,陆逊当面骂了他一通,孙松的面色顿时愤愤不平起来。过了一会儿,陆逊看到他的气稍稍消了些,就对他说:“阁下以前不在意我的鄙陋,几次来拜访我,所以我承蒙来意对你什幺话都说了,为什幺你就变了脸色呢?”孙松笑着说:“属下也气自己这样做事情,哪敢针对您啊。”) <BR>南阳谢景善刘廙先刑后礼之论,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礼仪优先于刑法的传统由来已久,刘廙玩文字游戏而违背先圣人的教导,他说的都是不对的。君现在侍奉东宫太子殿下,应该遵循仁义发扬有道德的言论,像刘廙说的那种话,不必要讲给殿下听。”) <BR>逊虽身在外,乃心于国,上疏陈时事曰:“臣以为科法严峻,下犯者多。顷年以来,将吏罹罪,虽不慎可责,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小宜恩贷,以安下情。且世务日兴,良能为先,自(不)〔非〕奸秽入身,难忍之过,乞复显用,展其力效。此乃圣王忘过记功,以成王业。昔汉高舍陈平之愆,用其奇略,终建勋祚,功垂千载。夫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臣以为现在实行的法律制度过于严厉,以至于下面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触犯到『触犯的人很多』。近年来,文臣武将犯罪,虽说是他们自己的过错,应当加以惩戒,但是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陛下应当多考虑进取天下的大事,对小罪可以施恩宽免,这样能安定臣民的情绪。况且当务之急一天多于一天,用人应优先考虑人的优秀才能,如果不是邪恶到无法改变或者罪过已经到无法容忍的地步的话,还请陛下加以重用,让他们能施展才能报效国家。这种做法是圣王『圣明的君主』忘记臣下的功劳记住他的功劳,以便成就大业的做法。昔日汉高祖不计陈平的过错,采用他的奇略『不敢说谋哦:』),终于成就一番伟业功绩流传千古。至于严峻的刑法本身是不能振兴帝王的大业的;只有处罚而没有宽恕,不是招徕远方人士的长期规划啊。”) <BR>&#8226;&nbsp;230年(魏明帝太和4年,汉后主建兴8年,吴大帝黄龙2年)陆逊48岁。陆抗4岁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魏曹真攻汉中,因阴雨路险而止。这是诸葛亮与魏的第四次战争。 <BR>权欲遣偏师部分军队取夷州台湾岛及朱崖海南岛,皆以咨逊,逊上疏曰:“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臣反复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又珠崖绝险,民犹禽兽,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但当畜力而后动耳。昔桓王创基,兵不一旅,而开大业。陛下承运,拓定江表。臣闻治乱讨逆,须兵为威,农桑衣食,民之本业,而干戈未戢,民有饥寒。臣愚以为宜育养士民,宽其租赋,众克在和,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应当需要用民力来完成当前的要务。如今连年用兵,现有兵力不断减少,陛下为此担心忧虑,废寝忘食,想要远去攻取夷州来成就大业。臣反复思考,觉得没有什么好处:远隔万里去攻取,途中环境风水难以预料,人一旦离开熟悉的水土,一定会招致疫情疾病。现在驱使这么多士卒深入不毛之地,陛下本想得益却反而可能遭受损失,想要得到好处却反而可能招来祸害。再说朱崖那里非常险恶,百姓就好像禽兽『一样野蛮愚昧』;再说,就算得到那里的人也无济于事,而没有那里的兵员也无损于我们的兵力。现在江东现有的民众,就已经足够办成大事了——只要积蓄力量然后行动就可以了。当初桓王『孙策』草创基业时,兵力不足一旅,却终于建立了东吴的大业。陛下继承大位,开拓平定了江表地区。臣听说治乱讨逆,要用兵力作为威慑;而农业『耕作纺织』衣食是百姓的本业,而现在战争还没有停息,百姓还处在饥寒之中。臣愚以为应当育养士卒和民众,宽缓他们的地租和赋税,使士兵能同心协力,再用道义去激励他们的勇气,那么河渭一带的中原地区就可以平定,天下一统了。”——他说得好罗嗦,主要是反对远征,建议养民畜士。)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BR>【周鲂传】——……乞遣亲人赍笺七条以诱休:……其三曰:……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 <BR>贼帅董嗣负阻劫钞盘踞在险要的地方进行抢掠,豫章、临川并受其害。吾粲、唐咨尝以三千兵攻守,连月不能拔。鲂表乞罢兵,得以便宜从事。鲂遣间谍,授以方策,诱狙杀嗣。嗣弟怖惧,诣武昌降于陆逊,乞出平地,自改为善,由是数郡无复忧惕。 <BR>&#8226;&nbsp;231年(魏明帝太和5年,汉后主建兴9年,吴大帝黄龙3年)陆逊49岁。陆抗5岁。诸葛亮出祁山攻魏,与司马懿交战,粮尽而退。这是诸葛亮与魏的第五次战争。 <BR>&#8226;&nbsp;232年(魏明帝太和6年,汉后主建兴10年,吴大帝嘉禾元年)陆逊50岁。陆抗6岁。张华生。曹植死(192--) <BR>及公孙渊背盟,权欲往征,逊上疏曰:“渊凭险恃固,拘留大使,名马不献,实可仇忿。蛮夷猾夏,未染王化,鸟窜荒裔,拒逆王师,至令陛下爰音元,于是赫斯怒,欲劳万乘泛轻越海,不虑其危而涉不测。方今天下云扰,群雄虎争,英豪踊跃,张声大视(如同说虎视眈眈)。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受期运(秉承天赐机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圣化所绥安抚,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方法(语出《诗经&#8226;小雅&#8226;巧言》:秩秩大猷,犹言天下一统)。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闻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计较小事以害大。强寇在境,荒服未庭(远方的蛮夷还未臣服),陛下乘桴竹木筏子远征,必致窥□(这个字外门内俞,但是好像不读俞,意思和“觊觎”差不多,指窥伺机会),(等到)戚至而(才知道)忧,悔之无及。若使大事时捷(犹言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则渊不讨自服;今乃远惜舍不得辽东众之与马,奈何独欲捐抛弃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惜乎?乞息六师,以威大虏,早定中夏,垂耀将来。”(“公孙渊倚仗地势险固,扣留我国大使,又不肯进贡名马,实在可恨可气。蛮夷扰乱中原,不接受王化,流窜在荒远之地,抗拒王师,致使陛下勃然震怒,要劳动万乘之尊去泛舟渡海,不考虑危险而涉足不测之地。当今天下混乱,群雄如虎相争,英豪奋起,互相敌视。凭陛下神武的资质,秉承天赐的机运,在乌林大败曹操,在西陵击溃刘备,在荆州擒杀关羽,这三个敌人是当代的雄杰,都挫折了他们的锋芒。陛下圣明教化所到之处,四方纷纷归顺,正是荡平中原,使天下归于一统的时候。现在陛下忍不下轻微的气愤,而发出雷霆般的怒气,违背了“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贵人不靠近危险的地方】的教条,降低万乘之尊的身份,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臣听说志在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下脚步;图取【就是谋取啦】天下的人,不会计较小事而损害大业。强敌正在边境,远方的蛮夷还没有臣服朝拜,陛下乘船去远征,一定会引来窥伺机会的外敌,等忧患到来才知道忧虑,那就后悔莫及了。如果时势到了大业成功之时,那么公孙渊不用征讨也自然会臣服;现在却贪恋远在辽东的人众和马匹,为什么偏偏对丢弃江东万世的基业却不吝惜呢?请求不要出动大军,留下来镇慑大敌,早日平定中原,使荣耀流传后世。”【陆逊睁眼说瞎话,以当时的形势,魏国占绝对优势;况且在上一份奏折中,他自己也提到过兵力不断减少的事实。实际上,陆逊想要表达的意思,不是让孙权放弃公孙渊,去征讨虎视眈眈的强敌,而是暗示一旦国内空虚,敌人随时会来进攻,东吴现在的实力只能慢慢调养,但求自保。但是这话怎么能明说?】权用纳焉。 <BR>【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明年(太和六年),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满)宠曰:“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后方空虚,我还想诱敌深入),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整军趋杨宜口。贼(?)闻大兵东下,即夜遁。(当时,孙权每年都要来惹一惹合肥一带。这年陆逊进攻庐江,以失败告终。而236年发生的信使被捕事件与之相似,不会是年份弄错了吧?想那庐江,陆逊小时候曾经呆过,应该有点感情的。)&nbsp;<BR>&nbsp;233年(魏明帝青龙元年,汉后主建兴13年,吴大帝嘉禾2年)陆逊51岁。陆抗7岁。陈寿生。 <BR>&#8226;&nbsp;234年(魏明帝青龙2年,汉后主建兴12年,吴大帝嘉禾3年)陆逊52岁。陆抗8岁。诸葛亮出斜谷攻魏,在五仗原病死(181--)。蜀杀魏延。吴大举攻魏合肥,无结果。 <BR>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即夏口,夏水(汉水下游的古称)入江口,今湖北汉阳西南,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 <BR>&#8226;&nbsp;235年(魏明帝青龙3年,汉后主建兴13年,吴大帝嘉禾4年)陆逊53岁。陆抗9岁。孙休生。魏博士马钧制造用齿轮转动的司南车。 <BR>&#8226;&nbsp;236年(魏明帝青龙4年,汉后主建兴14年,吴大帝嘉禾5年)陆逊54岁。陆抗10岁。 <BR>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于沔中指汉中地区,钞逻指巡逻兵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继至尊、陛下以来的另一个孙权的昵称)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犹言虚实。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蔓菁的古称,就是萝卜豆,与诸将弈棋下围棋射戏猜测杯底覆盖之物,可以参考《西游记》中车迟国的相关情节如常。(儒雅之至,在《陆逊传》中,就是此时的他,是最具大将风度的时候,《三国志》关于陆逊儒雅风度的,只此一笔)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戚,得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敌人已经知道大驾已经回去,没有什么再值得忧虑的了【难道御驾亲征真的这么让敌人害怕?通常皇帝只是个幌子,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大将】,能够全力来对付我们。再说已经守住要害之处,将士们的心意如果动荡不安,我们尚且要安定他们的情绪,安排应变的措施,然后再撤出营寨。如果现在马上表示要撤退,敌人会认为我们恐惧害怕,趁势前来进逼,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必然遭到失败。”)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出动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退回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率领)步(兵)趋船(上自己的战船),敌不敢干进犯。军到白围今湖北襄樊东北,旧名白河口,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郡)新市县名,治所在今湖北京山东北、安陆湖北安陆以北,魏移至湖北云梦、石阳湖北应城东北,石阳市盛,峻等奄突然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音浊,用刀砍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余人。 <BR>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于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余殃哉!(【蜀书&#8226;诸葛亮传第五】——〖建兴〗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裴松之所指的诸葛渭滨之师,就是表扬了诸葛亮爱民,不加害与民的优良军事作风,但是请注意,两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BR>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将家属来者,使就料视。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邻境怀之, <BR>臣松之以为此无异残林覆巢而全其遗□,曲惠小仁,何补大虐?(尺那,你算老几?敢这么说我们伯言!) <BR>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及夷王梅颐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自己的钱?),周赡经恤。 <BR>又魏江夏太守逯式兼领兵马,颇作边害,而与北旧将文聘子休宿不协。逊闻其然,即假作答式书云:“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欲来归附,辄以密呈来书表闻(陛下),撰音传,持拿,引申为集结众相迎。宜潜速严,更示定期。”(得到恳切的来信,知道与文休结怨已久,势不两立,想要来归顺,就即刻用密件将来信表奏陛下,准备集结军队来迎接。此事应隐秘、快速、周密的进行,另外请告诉预定的日期。)以书置界上,式兵得书以见式,式惶惧,遂自送妻子还洛。由是吏士不复亲附,遂以免罢。 <BR>臣松以为边将为害,盖其常事,使逯式得罪,代者亦复如之,自非狡焉思肆,将成大患,何足亏损雅虑,尚为小诈哉?以斯为美,又所不取。 <BR>&#8226;&nbsp;237年(魏明帝景初元年,汉后主建兴15年,吴大帝嘉禾6年)陆逊55岁。陆抗11岁辽东公孙渊自称燕王,年号绍汉(共两年)。 <BR>春:1月,吴令孟宗丧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减罪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当时为“忠孝不能两全”这个话题众大臣议论纷纷,多数是向着孙权的意思,就是要为国而舍家。陆逊敢为他说情,一者是伯言的父母官,二者伯言的面子可真够大的。) <BR>2月,陆逊讨彭旦等,其年,皆破之。 <BR>六年,中郎将周祗乞于鄱阳召募(士兵),事下问逊。逊以为此郡民易动难安,不可与召,恐致贼寇。而祗固陈取之,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祗,攻没诸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并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遽等相率降,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我发现伯言攻打山贼真是一打一个准,打魏国就吃力了。) <BR>&nbsp;时中书典校吕壹,窃弄权柄,擅作威福,逊与太常潘浚同心忧之,言至流涕。后权诛壹,深以自责,语在权传。 <BR>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此怅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人之举措,何能悉中,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自孤兴军五十年,所役赋凡百皆出于民。天下未定,孽类犹存,士民勤苦,诚所贯知。然劳百姓,事不得已耳。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色,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计,足用相保。尽言直谏,所望诸君;拾遗补阙,孤亦望之。昔卫武公年过志壮,勤求辅弼,每独叹责。且布衣韦带,相与交结,分成好合,尚污垢不异。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同船济水,将谁与易?齐桓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久不相见,因事当笑。共定大业,整齐天下,当复有谁?凡百事要所当损益,乐闻异计,匡所不逮。”(真是说得比唱得还要好听) <BR>&nbsp;【顾雍传】——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 <BR>&nbsp;【步骘传】——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局天蹐地,谁不战栗?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为亏,甚可仇疾。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咨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浚,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受罪何恨?”又曰:“天子父天母地,故宫室百官,动法列宿。若施政令,钦顺时节,官得其人,则阴阳和平,七曜循度。至于今日,官寮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 <BR>&nbsp;又曰:“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 </P><>&nbsp;时谢渊、谢厷等各陈便宜,欲兴利改作(兴办利国利民的事业,改进原来的做法——就是要革新),以事下逊。逊议曰:“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国家以人为本,国家的强盛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国家的财富需要靠人民来生产。从来也没有什么人民富有而国家贫穷,或者人民穷困而国家富强的情况。所以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得到民心则国家安定,失去民心则国家动乱,如果〖人民〗得不到好处而命令他们耗尽一切报晓国家,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诗经》赞叹道“政治适应于人民的,就会得到上天的福禄”。乞求陛下垂赐圣恩,安定和救助百姓,数年以后,国库稍微丰足了,然后再作打算。——就是不同意。不知道革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可以国富民强,又何尝不是宜民宜人呢?伯言是顽固保守派。大概现在国家没钱搞革新了。) <BR>&#8226;&nbsp;238年(魏明帝景初2年,汉后主延熙元年,吴大帝赤乌元年)陆逊56岁。陆抗12岁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BR>&#8226;&nbsp;239年(魏明帝景初3年,汉后主延熙2年,吴大帝赤乌2年)陆逊57岁。陆抗13岁魏明帝曹睿死,曹芳继,时年八岁。曹爽、司马懿辅政,曹爽升司马懿为太傅,削其实权,司马懿称病。吴军航海袭击辽东。 <BR>【贺全吕周钟离传第十】——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潘浚卒,岱代浚领荆州文书,与陆逊并在武昌,故督蒲圻。奋威将军张承与岱书曰:“昔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则足下与陆子也。…”&nbsp;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迁上大将军… <BR>&#8226;&nbsp;239年(魏明帝景初3年,汉后主延熙2年,吴大帝赤乌3年)陆逊58岁。陆抗14岁 <BR>&#8226;&nbsp;241年(魏齐王正始2年,汉后主延熙4年,吴大帝赤乌4年)陆逊59岁。陆抗15岁。曹髦生。吴四路攻魏,无所得而止。魏邓艾在淮南办屯田。 <BR>夏:四月,【汉晋春秋】曰:零陵太守殷礼言于权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指事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襄阳、寿春困于受敌,长安以西务对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掎角瓦解,民必内应,将帅对向,或失便宜;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于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权弗能用之。 <BR>秋:五月,【吴书&#8226;吴主五子传】——太子登卒。……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奋,为忧劳国事而不顾念自己,忠直为公,有献身精神。”) <BR>八月,陆逊城邾今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北岸。 <BR>&#8226;&nbsp;242年(魏齐王正始3年,汉后主延熙5年,吴大帝赤乌5年)陆逊60岁。陆抗16岁。孙皓生。 <BR>【孙权传】——五年春正月,立子和为太子(孙和是年18岁) <BR>&#8226;&nbsp;243年(魏齐王正始4年,汉后主延熙6年,吴大帝赤乌6年)陆逊61岁。陆抗17岁。孙亮生。 <BR>&#8226;&nbsp;244年(魏齐王正始5年,汉后主延熙7年,吴大帝赤乌7年)陆逊62岁。陆抗18岁。诸葛恪41岁。魏曹爽大举攻汉中无果而退。 <BR>春:正月,以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 <BR>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诏曰:“朕以不德,应期践运,王涂未一,奸宄充路,夙夜战惧,不惶鉴寐。惟君天资聪睿,明德显融,统任上将,匡国弭难。夫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今以君为丞相,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于乎!总司三事,以训群寮,可不敬与,君其勖之!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P><>&#8226;&nbsp;245年(魏齐王正始6年,汉后主延熙8年,吴大帝赤乌8年)陆逊63岁。陆抗19岁吴太子与鲁王争权。丞相陆逊忧愤死(183--),子陆抗代领其众,言谈得体,孙权怒稍解。 <BR>春:二月,丞相陆逊卒。(孙休时陆逊追谥曰昭) <BR>夏:雷霆犯宫门柱,又击南津大桥楹。 <BR>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逊书与琮曰:“卿不师日磾,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琮既不纳,更以致隙。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陆逊应该还在武昌) <BR>初,暨艳造营府之论,逊谏戒之,以为必祸。又谓诸葛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又广陵杨竺少获声名,而逊谓之终败,劝竺兄穆令与别族。其先睹如此。(什么“先睹”,看看下面引文,就知道杨竺是怎么样莫名其妙的死掉的了。) <BR>【吴录】曰:太子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于是权乃许立焉。有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以告太子。(陆)胤当至武昌,往辞太子。太子不见,而微服至其车上,与共密议,欲令陆逊表谏。既而逊有表极谏,权疑竺泄之,竺辞不服。权使竺出寻其由,竺白顷惟胤西行,必其所道。又遣问逊何由知之,逊言胤所述。(陆胤是陆逊的族弟,陆丞相也太铁面无私,不讲亲戚情面了)召胤考问,胤为太子隐曰:“杨竺向臣道之。”遂共为狱。竺不胜痛毒,服是所道。初权疑竺泄之,及服,以为果然,乃斩竺。 <BR>【傅子】曰: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仇,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及权继其业,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议(由此可见这本书肯定不是吴人写的)、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朱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闲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BR>【诸葛恪传】——赤乌中,魏司马宣王谋欲攻恪,权方发兵应之,望气者以为不利,于是徙恪屯于柴桑。(诸葛恪)与丞相陆逊书曰: <BR>“杨敬叔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雕尽,守德业者不能复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又疾世俗好相谤毁,使已成之器,中有损累;将进之徒,意不欢笑。闻此喟然,诚独击节。愚以为君子不求备于一人,自孔氏门徒大数三千,其见异者七十二人,至于子张、子路、子贡等七十之徒,亚圣之德,然犹各有所短,师辟由喭,赐不受命,岂况下此而无所阙?且仲尼不以数子之不备而引以为友,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也。加以当今取士,宜宽于往古,何者?时务从横,而善人单少,国家职司,常苦不充。苟令性不邪恶,志在陈力,便可奖就,骋其所任。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故曰以道望人则难,以人望人则易,贤愚可知。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于祸,原其本起,非为大仇,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夫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得不相怨。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闲。得容其闲,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使至明至亲者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己为隙,且未能明者乎?是故张、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于此而已。夫不舍小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一国无复全行之士也。”(大意是说人无完人,要包容缺点看到优点,社会才会进步。) <BR>恪知逊以此嫌己,故遂广其理而赞其旨也。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 <BR>【孙和传】——鲁王霸觊觎滋甚,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适庶之义,理不可夺,全寄、杨竺为鲁王霸支党,谮诉日兴。……殷基通语曰:初权既立和为太子,而封霸为鲁王,……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BR>【吾粲传】——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遭二宫之变,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 <BR>【朱然传】——又陆逊亦(本)〔卒〕,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R>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吕)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 <BR>长子延早夭,次子抗袭爵。孙休时,追谥逊曰昭(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 <BR>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 <BR>&#8226;&nbsp;246年(魏齐王正始7年,汉后主延熙9年,吴大帝赤乌9年)陆抗20岁。曹奂生。赤乌九年,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桑。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恪入屯,俨然若新。而恪柴桑故屯,颇有毁坏,深以为惭。(这年陆抗刚刚弱冠,而诸葛恪已经四十四岁了。) <BR>【步骘传】——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肃然。 <BR>&#8226;&nbsp;247年(魏齐王正始8年,汉后主延熙10年,吴大帝赤乌10年)陆抗21岁。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这是姜维首次北伐。 <BR>&#8226;&nbsp;248年(魏齐王正始9年,汉后主延熙11年,吴大帝赤乌11年)陆抗22岁。 <BR>&#8226;&nbsp;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汉后主延熙12年,吴大帝赤乌12年)陆抗23岁。陆景生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等,专魏政。魏夏侯霸投蜀。姜维攻魏到粷山(今甘肃岷县),被魏邓艾打败,这是二伐中原。 <BR>&#8226;&nbsp;250年(魏齐王嘉平2年,汉后主延熙13年,吴大帝赤乌13年)陆抗24岁。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姜维攻魏西平(今西宁)失败。这是三伐中原。 <BR>&#8226;&nbsp;251年(魏齐王嘉平3年,汉后主延熙14年,吴大帝太元元年)陆抗25岁。魏太尉王凌据淮南反司马懿,败死。司马懿死,子司马师专魏政。 <BR>太元元年,就都治病。(陆抗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人都被你气死了,还哭个什么),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这才是他的本意——知道自己做错了,却不想把这些错误的言论留下,让后人笑话批评,趁这年轻的陆抗对主公的悔过感激涕零之时赶紧毁尸灭迹。不过就算陆抗知道他是鳄鱼的眼泪,也是不敢声张的。)&nbsp; <BR>&#8226;&nbsp;252年(魏齐王嘉平4年,汉后主延熙15年,吴会稽王建兴元年)陆抗26岁。孙权死(182--)子孙亮即位,时年十岁,诸葛袼执政。魏攻吴失败。 <BR>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 <BR>&#8226;&nbsp;253年(魏齐王嘉平5年,汉后主延熙16年,吴会稽王建兴2年)陆抗27岁。蜀大将军费祎遇刺死。姜维攻魏狄道(今甘肃临洮)失败。这是姜四伐中原。吴攻魏失败。吴孙峻诛诸葛氏,诸葛恪(203-253)被杀,专吴政。 <BR>&#8226;&nbsp;254年(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汉后主延熙17年,吴会稽王五凤元年)陆抗28岁。司马师废曹芳,立曹丕孙曹髦,年四岁。姜维再攻狄道失败。这是姜五伐中原。 <BR>&#8226;&nbsp;255年(魏高贵乡公正元2年,汉后主延熙18年,吴会稽王五凤2年)陆抗29岁。魏文钦、毌丘俭等在寿春反司马氏,失败,文钦奔吴,毌丘俭死。司马师死,弟司马昭继专魏政。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这是他六伐中原。 <BR>&#8226;&nbsp;256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汉后主延熙19年,吴会稽王太平元年)陆抗30岁。姜维攻魏上卦(今甘肃天水)失败,是为七伐中原。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 <BR>&#8226;&nbsp;257年(魏高贵乡公甘露2年,汉后主延熙20年,吴会稽王太平2年)陆抗31岁。魏诸葛诞在寿春反司马昭,吴派文钦、唐咨(也是魏叛将)等支持。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是为第八次北伐。 <BR>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拜抗为柴桑督,赴寿春,破魏牙门将偏将军,迁征北将军。 <BR>【朱异传】——太平二年,假节,为大都督,救寿春围,不解。还军,为孙綝所枉害。 <BR>【吴书】曰:(孙)綝要异相见,将往,恐陆抗止之,(朱)异曰:“子通(孙綝字),家人耳,当何所疑乎!”遂往。 <BR>&#8226;&nbsp;258年(魏高贵乡公甘露3年,汉后主景耀元年,吴景帝永安元年)陆抗32岁。诸葛诞杀文钦,文鸯、唐咨等投降,诸葛诞死,因此人称一举擒三叛(诸葛诞、文钦、唐咨)。孙琳废孙亮为会稽王。立孙权子孙休(景帝)。孙休联合丁奉等杀孙琳,不久又迫孙亮自杀。 <BR>&#8226;&nbsp;259年(魏高贵乡公甘露4年,汉后主景耀2年,吴景帝永安2年)陆抗33岁。 <BR>永安二年,拜镇军将军,都督西陵,自关羽至白帝。 <BR>【卷四十一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罗)宪。(败)。孙休怒,复遣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 <BR>&#8226;&nbsp;260年(魏元帝景元元年,汉后主景耀3年,吴景帝永安3年)陆抗34岁。曹髦率左右讨司马昭,被贾充等所杀。司马昭立曹奂,时年十五岁。封司马昭晋公,加九锡。 <BR>三年,假节。 <BR>&#8226;&nbsp;261年(魏元帝景元2年,汉后主景耀4年,吴景帝永安4年)陆抗35岁。陆机生。鲜卑首领拓跋力微遣子到魏。拓跋氏住在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BR>【晋书列传第二十四——陆机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BR>&#8226;&nbsp;262年(魏元帝景元3年,汉后主景耀5年,吴景帝永安5年)陆抗36岁。陆云生。蜀姜维第九次北伐,攻洮阳(今甘肃临潭)失败,退屯沓中。司马昭杀嵇康。阮籍死。 <BR>&nbsp;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BR>&#8226;&nbsp;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汉后主炎兴元年,吴景帝永安6年)陆抗37岁。魏钟会、邓艾灭蜀。 <BR>&#8226;&nbsp;264年(魏元帝咸熙元年,吴末帝元兴元年)陆抗38岁。钟会与姜维谋据蜀。钟会派卫瓘逮捕邓艾。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卫瓘诬杀邓艾。司马昭称晋王。吴景帝孙休死。群臣推举孙权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为帝。孙皓杀孙休的皇后及诸子。 <BR>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BR>【孙休传】——(永安)七年春正月,大赦。 <BR>二月,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 <BR>夏四月,魏将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长吏(赏林)〔赀财〕及男女二百余口。将军孙越侥得一船,获三十人。 <BR>秋七月,海贼破海盐,杀司盐校尉骆秀。使中书郎刘川发兵庐陵。豫章民张节等为乱,众万余人。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引军退。复分交州置广州。壬午,大赦。癸未(第二天),休薨,时年三十,谥曰景皇帝。 <BR>&#8226;&nbsp;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吴末帝甘露元年)陆抗39岁。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即王位。十二月,司马炎逼魏帝禅让,建立晋朝。 <BR>&#8226;&nbsp;266年(晋武帝泰始2年,吴末帝宝鼎元年)陆抗40岁。吴施但拥孙皓弟孙谦作乱失败。 <BR>&#8226;&nbsp;267年(晋武帝泰始3年,吴末帝宝鼎2年)陆抗41岁。孙皓造昭明宫。 <BR>&#8226;&nbsp;268年(晋武帝泰始4年,吴末帝宝鼎3年)陆抗42岁。吴攻晋江夏、襄阳、合肥,均失败。 <BR>&#8226;&nbsp;269年(晋武帝泰始5年,吴末帝建衡元年)陆抗43岁。晋羊枯镇襄阳。</P><>&nbsp;</P><>&nbsp;</P><>&nbs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9 07: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