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2556|回复: 10

问一下陆氏世庆余堂还是余庆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3 08: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夹在上海金山,由于祖辈年事已高,堂号记不清了,请知道的告诉我下 ,并告诉我关于此堂的相关信息
发表于 2011-4-9 13: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馀庆堂,    我见得我,庆馀堂我还没听过呢
发表于 2011-4-20 05: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江南药王胡庆余堂的中药文化

背景资料

1860年到1861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两次在杭州城鏖战激列,军民死伤惨重,一时瘟疫流行。胡雪岩过去有送药10余年的历史,已名声大噪,这次连曾国藩、左宗棠之军营也经常来求索,多年的施药需要,成为胡雪岩创办药店的动机之一。

其次,胡母金氏,笃信佛教,举善积德,欲开药店济众博施,这又是胡雪岩创办药店的另一个动机。

胡雪岩原是做蚕丝、茶叶、药材生意的,他把巨额资金投入金融流通事业。但由于金融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他觉得应给子孙后代留一点不败的基业,开药店是最稳妥的,既可行善扬名,又不易亏损倒闭。于是,他决定投资18万两白银,创办一家气势恢宏,独步江南的传统名药店。

当时,正值咸丰末年,杭州城内外,传染病导致死尸枕藉,胡雪岩顿生恻隐之心,决心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施舍药品,并邀请名医、药工研制大量胡氏秘制的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夺命丹等治疫中药。并在每味药品的仿单上印有功效、服法、何人、何地赠送等字样,以便日后人们再来索取。

在施药的仿单上印什么药店名字好呢?胡雪岩认为药店应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便去征求老母亲的意见,胡母说:“祖上堂名为‘承庆堂’,可以更改一个新的堂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胡雪岩想自己幼时家贫,今天已有能力兼济天下,何不趁此赠送药品之际立一个新堂名来,正在沉思之时,抬头忽见佛堂上有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胡雪岩说:“有了,不妨取余庆堂吧。”胡母听后说:“万万不可,余庆堂是秦桧堂名,取用此名字,日后会被人唾骂。”胡雪岩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便说:“那就叫庆余堂吧,既有积善余庆之意,也有衍续‘承庆堂’之含义”。胡母非常赞成,连连称好。从此,在施药的仿单上就有了“庆余堂雪记”的名字。不久,江南最大规模的药店创办成功,隆重开业,药店正式启用“庆余堂雪记”的店名。

胡雪岩在短短几年中把胡庆余堂办得兴旺发达,其中重要的是他用人有三招,即用人必信,有功必奖,恩威并用。

用人必信:药店开张不久,他聘选一个富有远见的中药行家当经理。有一次,这位经理采办虎骨,由于一时疏忽,被混进一些雪豹骨。被一名副经理知道后,见进阶机会到来,私下向胡雪岩汇报,被胡识破其意,胡雪岩要副经理把所有雪豹骨挑出来销毁,事后胡并未对经理有任何责难,反而把副经理辞退了。胡雪岩认为,工作失误难免,关键要不图私利,该副经理不帮助经理解决问题,直接向上汇报,这是他心地不善,是讨好上级,此人不可重用!后来,这位经理内心十分佩服胡雪岩的宽容,更加忠心为店效劳。

有功必奖:有一次,大井巷发生火灾,直逼胡庆余堂,有名员工叫孙永康,冒着生命危险把门口的两块金子招牌抢了进来。胡雪岩认为,金字招牌是药店的象征,孙与药店生死与共,此人应该重奖,当众宣布奖给孙永康一份功劳股,从企业红利中抽出来,此奖一般只有老板或经理才可获此殊荣,从未奖过职工。孙一直终身享受,直到去世为止。

恩威并用:胡雪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有功者必有奖励,但绝不许有偷盗行为。胡庆余堂店规指出:凡发觉有偷盗者一律解雇,这条规定,长期不变。

由于使用此治店三招,胡雪岩本人虽不过问店内经营业务,但职工都能忠心耿耿,尽职尽力,药店生意很红火,药店办得更加出色。

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药店传奇性史话,在海内外广为流传。胡雪岩戏剧性的命运和辉煌业绩已成历史,可他创办的胡庆余堂,百余年来,几经沧桑,历数代传人发展至今,经久不衰。人们不会忘记这位清代药界名人的丰功伟绩和乐施善德。

“庆余堂”金字招牌叫哪位著名书法家来写好,胡雪岩竟然想起了秦桧。?

胡雪岩开胡庆余堂药店的动机是什么?众说纷纭。?

民间流传:胡妾患病,派家人去叶种德堂撮药,带回后发现药的质量较差,就派帐房去调换,被店伙拒绝后又反讥:“要好的药除非你家胡大先生自己去开一间药铺。”胡雪岩一怒之下,便斗气开了胡庆余堂。这所谓“一怒创堂”之传说,不仅有悖胡雪岩一贯的性格逻辑,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胡雪岩下决心要创办一家规模宏大的胡庆余堂药店 ?如果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胡雪岩所面临的状况是不难看出他的几点动机的。?

胡雪岩曾孙胡亚光在《安定遗闻》云:“贼退,公以疮痍满目,惨不忍睹,乃设难民局以安插之,立掩埋局以清理之,安闾阎则练商团以保卫之,救疫疠则施丹药以消弭之……”?

左宗棠曾寄胡雪岩之信云:“师人多病,尊处所寄丸散,希再配寄一份,以便分布。飞龙夺命丹尤为合用,须多见付为要。”?

“撰写《活财神胡雪岩之死》一文作者郑逸梅曾在文中写道:“我与亚光稔熟,且住处邻近……他 (指胡雪岩)创设胡庆余堂动机何在呢?这是有缘故的。当洪杨之乱,死亡惨重,以至疫疠盛行,胡动着恻隐之心,便邀请若干著名中医,商量处方,配制红灵丹,辟瘟丹,诸葛行军散等,送呈曾国藩,左宗棠军中,为行军间署令要制,以其成份精粹颇著奇效,外界人士商购的很多,因此他动了脑筋,于1874年,在杭州直吉祥巷九间头开设胡庆余堂药铺。”

胡雪岩施送痧药十余年名声大噪,各地农村上门索药者日众,左宗棠军营中需药数量极大,小作坊已无法满足索药者需要,只有自开大药铺才能省费、省事。

胡雪岩在向各界施送痧药时,在每味药品的仿单上除了印上功效、服法外,又必须印上何人在何地施送,便于患者日后上门索取。?

在施药仿单上印什么名字好呢 ??

胡雪岩记得祖上的堂名是安定郡承庆堂。这在他家遇逢节日喜庆时,在家大门的灯笼上都这样写着。按宗族祠堂惯例,大凡做了大官光宗耀祖,可以更改堂名。胡雪岩早有这番雄心。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何不趁此送药之际重新立一个堂名呢?正在沉思之际,抬头忽见佛堂上有副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胡母信佛,胡雪岩专为其母设有佛堂。胡在佛堂自语:“有了,不妨取个余庆堂吧。”胡母在旁听了说:“万万不可,余庆堂是秦桧堂名,取了它日后被人唾骂。”胡雪岩听了觉得有理,便说:“那就叫庆余堂吧,既有积善余庆之意,又有衍续承庆堂的含义。”胡母称好,从此在施药仿单上就印上了庆余堂雪记的名字。?

左宗棠西征,曾委胡雪岩为上海采运局,替左宗棠筹集军饷,采办武器。胡母笃信佛教,经常训儿要行善积德,枪炮杀生是罪过造孽。胡虽是个孝子,为了事业却不得不违母行事,为弥补不孝之名,行善积德,济众博施,开药店是最大的善举,以上便是他开药店的动机。?

除此之外,胡雪岩为后代子孙着想,留一点不败的基业。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颇有远见。

他的事业迅速发展,与当时官府势力是密不可分。他所做的蚕丝、茶叶、军火生意所投入的资金达二千万两白银,这些资金都没有投资于相当稳定的实业,而全部用于金融流通事业,发展固然迅猛,但同样潜伏着失败的巨大风险。开药店既稳妥而又不易亏损倒闭,又能行善扬名,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投资十八万两白银,开一家气势恢宏、独步江南的胡庆余堂雪记药号。?

“庆余堂”金字招牌叫哪位著名书法家来写好,胡雪岩竟然想起了秦桧。?

杭州城里提起秦桧,无人不晓。他是南宋陷害抗金名将岳飞的第一个奸臣。结果被后人铸成铁身,反剪双手,跪于岳飞墓前。有诗曰:“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有幸埋忠骨”。不过秦桧品德虽然不好,却是一个大书法家。胡雪岩将原来秦相府的“余庆堂”手迹倒过来为“庆余堂”所用,除了欣赏秦桧的字外,还隐含从反面利用秦桧的“名人效应”的因素,也可以说是胡雪岩得意的一则广告创意。

关于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国药号,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办, 号称「江南药王」,与北方的同仁堂齐名。现在已经在原址上建成胡庆余堂博物馆,在河坊街的墙壁上仍然保存着民国时期胡庆余堂的大字广告。

“胡庆余堂”的命名

胡雪岩说:“有了,不妨取余庆堂吧。”胡母听后说:“万万不可,余庆堂是秦桧堂名,取用此名字,日后会被人唾骂。”胡雪岩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便说:“那就叫庆余堂吧,既有积善余庆之意,也有衍续‘承庆堂’之含义”。胡母非常赞成,连连称好。

地理位置

整个建筑属于江南庭院风格,吸取了江南住宅园林的优点,建成清代前店后坊式商业建筑,占地三千余平方米,耗白银三十万两。

建筑风格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制药祖训
是乃仁术,真不二价

经营理念
庆余救心丸,避瘟丹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在中国虽然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庆余堂算一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而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新造的房子,没有传统特色,只有胡庆余堂保留了下来。

胡庆余堂坐落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享有"江南药王"的美誉。它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国药字号,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业古建筑群。

一、溯源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是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药铺,整座建筑犹如仙鹤停驻在吴山北麓的清河坊。

从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两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胡庆余堂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秉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

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庆余堂"信誉声名远扬。

二、文化特色

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也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其中要数"戒欺"文化最为深入人心。

1、是乃仁术

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这四个字出自《孟子o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更反映了当时就有难能可贵的诚实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义。数百年来胡庆余堂一直铭记这一祖训。

2、真不二价

胡庆余堂制药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真不二价"的横匾至今还悬挂在国药号大厅。

3、戒欺

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首推的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20年的立业之本。

三、传承价值

胡庆余堂的制药技艺非常独特,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企业内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药手工技艺的老药工至今仍然健在,这都是社会的巨大财富。

由于现代技术影响、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强势文化的冲击等因素,胡庆余堂的传统正在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到了濒危状态。为此,胡庆余堂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

《胡雪岩的启示》

胡庆余堂——中国中药专业博物馆

胡庆余堂是我国唯一的中药专业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杭州吴山脚下,是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古建筑的基础上创建,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博物馆分别由陈列展厅、中药手工作坊厅、养生保健门诊、营业厅和药膳餐厅等五大部分组成。

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建造,整座建筑犹如仙鹤停驻在吴山脚下。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为基础,收集其他传统药方,结合临床经验,编写出《胡庆余堂雪记九散全集》;在全国名药材产地设庄,精选地道药材,保证质量,因此而久负盛名。

胡庆余堂由三进院落组成。门厅位于大井巷北口,坐西向东。主体建筑南北向布置,从门厅经转折长廊,进入营业大厅,二、三进建筑分别为管理用房、药材加工场和库房。头进与二、三进由封火墙相隔,中为长生弄。整个建筑按营业需要,吸取了江南住宅园林的特点,布局合理,雕刻华丽,是国内难得的、集江南建筑之长的清代前店后作坊式建筑,也是杭州百年老店中仅有的古建筑。

20世纪80年代初对古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将营业销售、传统产品加工生产、中成药发展史及胡庆余堂历史陈列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一座颇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为杭州著名胜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于 2011-4-20 0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根记与余庆堂
发布时间:2010-10-28
作者:闻史
摘自:浦东老地名

    三林镇荻山村西部,有一个叫“陆根记”的村宅。谈起这个村宅,必然会提到不仅三林地区,也是浦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近代民宅余庆堂,必然会提到带有传奇人生经历的余庆堂主人陆根泉。

    陆根泉,生于1893年,自幼家境贫寒,青年时期独立离家到上海学做泥工。经过10多年的奋斗,36岁的陆根泉在上海滩创立了自己的营造厂——陆根记营造厂。从承建小项目开始,不断壮大实力,1934年取得了上海百乐门舞厅的承建权。陆根记营造厂也成为上海近代主要营造厂之一。

    从小孝顺母亲的陆根泉,在承建20世纪30年代上海著名文化设施的同时,在浦东家乡荻山村西兴建私宅余庆堂。占地约20亩的余庆堂,是一座精心构思、精心选材、精雕细刻、精心布局的花园宅院。院内除了建筑外,还有种植着名贵树木的花园,有椭圆型的荷花池,四周还有坚固的围墙。余庆堂1935年竣工后,成为三林地区无人不晓的名院,从此三林荻山地区又多了一个新的村宅——陆根记。浦东开发开放后的三林乡地图上,还有陆根记这一村宅的名字。

    陆根泉成为知名营造商的同时,与国民党政府的不少高官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当上了国民政府建设部副部长。上海解放前夕,陆受命建造上海市郊碉堡群。有正义感的陆根泉,组织建造碉堡的同时,通过同村老乡姚惠泉(解放后曾任民建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把碉堡群的分布图及时转报给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解放后,陆曾在台北参与组建台北浦东同乡会。后到巴西定居(已病故)。

    可惜的是,具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余庆堂于2004年4月中旬毁于一场无情的大火。陆根记这一地名也从此在浦东的地图上消失
发表于 2011-12-24 17: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树彬 发表于 2011-4-9 13:32
馀庆堂,    我见得我,庆馀堂我还没听过呢

额,在哪见到的啊,我真的很想知道
发表于 2012-1-10 10: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 加州有的
发表于 2012-1-10 1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余庆堂 发表于 2011-12-24 17:00
额,在哪见到的啊,我真的很想知道

美国 加州 有庆余堂
发表于 2012-1-10 1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海燕 发表于 2012-1-10 10:38
美国 加州 有庆余堂

现在我应该能确定是余庆堂了,始祖为元末明初陆余庆公
发表于 2012-1-11 04: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余庆堂 发表于 2012-1-10 11:21
现在我应该能确定是余庆堂了,始祖为元末明初陆余庆公

http://haogutun1.artnet.cn/GoodsInfo.aspx?GoodsID=325546

这里是庆宜堂的, 别读错了哦,有收过一个玉兰风的青花笔筒
发表于 2012-12-6 16: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的堂号就是庆余堂啊,辈我不知道了就记得个堂号
我们家好像是白茆抽丁过去的
发表于 2012-12-13 23: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庆余堂?余庆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5-5 04: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