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楼主: 陆燕超

赞五修宿迁<<陆氏世谱>>续修者永春、永干、启超等宗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2 16: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四十九支序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0-3-28 08:47 编辑
请宿迁陆氏子孙都来拜祭!
陆燕超 发表于 2010-3-10 16:15

我始迁祖柴公之伟为宿迁陆氏后世子孙永远景仰,感谢列祖列宗,平凡而不平常,缈小而不缈茫!
值庚寅虎年清明前夕,祭我先人缅怀祖先之功勋,创我宿迁陆氏之家园,砺后世子孙为国为族建功业!
发表于 2010-4-3 14: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柴祖支系(江苏宿迁周边字辈为:承先永裕敬启昭宣家乘以立)族人请进:QQ群96883365,方便族人交流,联络,增进感情!!!
发表于 2010-4-6 09: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紫渊 于 2010-4-6 09:36 编辑

清明祭祖归来,感慨万千!想我高祖民国外倭入侵动荡年代始迁泗水长眠两河北岸,仅存半矮水泥碑没立于未知主人的麦田中,后世子孙已蔚然成族,或有成者亦有之,或有为者亦不乏,为何祖先无尊显矣,后世子孙非先祖之佑所得之福乎?政府法定清明节,年年岁岁祭奠先烈,非怀旧也,不忘所来之所也.民间亦然矣,望我族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感念祖德,团结友爱,光耀我族!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偶感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0-4-7 09:47 编辑

清明时节思故人,
弱柳扶风桃花盛。
来世不易奋蹄疾,
读史瞻前紧抱真。
今朝来世与前生,
三生幸入陆家村。
后世俊才举大事,
奠祖溯源不忘本。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听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0-4-7 10:15 编辑

始祖柴公藉苏州
洞庭山西陆家巷
龟蒙裔孙书香第
明初游学至宿迁
落地生根枝漫天
创基不易三代单
四世始分成二支
六世雄凤开气象
八世已成十八支
十世奋飞冲宵啸
自谱初成枝系根
历经五修四百年
此功不朽子孙赞
发表于 2010-4-7 18: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安徽萧县的【新语】堂属于江苏徐州地区陆氏,是从徐州夹河街搬迁到安徽萧县的,现在沿用的辈分用字依然沿用民国三十八年修谱时期的老谱,其排辈是:大德增志开,鸿景际清朝,忠孝永世广,复兴照瑞祥,凤鸣振声远,文武荣安邦。有谁能知道这支陆氏的迁徙历史吗?
发表于 2010-4-13 08: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宿迁陆氏子孙都来拜祭!
陆燕超 发表于 2010-3-10 16:15

感谢燕超宗亲为我始祖柴公立牌位!
我是云液堂的后人,在此叩首拜祭宿迁开山鼻祖-柴祖.
发表于 2010-4-14 0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柴祖支系(江苏宿迁周边字辈为:承先永裕敬启昭宣家乘以立)族人请进:QQ群96883365,方便族人交流,联络,增进感情!!!
发表于 2010-4-16 15: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陆燕超宗亲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辛苦!!!!
功德无量哦!
谢谢您!!!
发表于 2010-4-17 11: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总算知道咱陆姓来龙去脉了
发表于 2010-4-19 09: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41# 陆启明

五行相生(五材说):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发表于 2010-4-19 09: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紫渊 于 2010-4-19 09:35 编辑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古人取名亦循此规,启明宗亲所言如用此说解释则通矣。棨 槩 二位宗祖为59世,我柴祖之名讳与之特近,且从大统谱中棨 槩(59世)二位向上确定是水旁(58世)、大金旁(57世)、贴土旁(56世)、火焰旁(55世)、木字旁(54世)......且明朝初年我柴祖正是在这一轮循环中,从众多元末明初陆氏人中大多是55-60世这一轮中,上一轮与下一轮的时间上都不妥当,因而推定柴祖为59世是无二选的。棨 槩 二祖如果与我柴祖是亲兄弟,且我柴祖本就是兄弟三人,则我宿迁支与大统谱就彻底衔接了。但为何统谱无柴祖名讳,原因何在?是天各一方无讯息?是后世修谱无考录?据在下研晰设想统谱宋末应有之,元季毁之,明中期修谱凭同族记忆续接三代或四代?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5: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0-4-19 15:37 编辑

五行之说确有道理.以平湖57世陆正公系为例,陆正、字行正,本名唐辅,宋亡更名正,隐居广陈。于陈山立义塾,有生徒千人,卒于元至正三年(1323年),门人私谥靖献。

土51世旋吉
金52世     永之
水53世      景蕃
木54世      达
火55世      汝舟
土56世
      必昌
金57世       唐辅
水58世       应祺
木59世       士贤
火60世       宗秀
土61世       珪
金62世      鋹
水63世       淞
木64世       杲
火65世       光祖
土66世
       基忠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6: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德原(1282-1340)字静远,元朝吴郡人。龟蒙祖裔孙。元候公第58世。

本帖最后由 陆燕超 于 2010-4-19 16:37 编辑

郎瑛《七修类稿》卷四○〈顾、陆、李三子〉:“元末吴人顾阿英、陆德原、李鸣凤皆富而好古,亦能诗文,至今有脍炙人口者。一时名士咸与之游,名振东南。顾有三十六亭馆,陆之治财者,沈万三秀也。李尝助太祖军粮二万斛。入国朝,顾削髪为僧,陆为黄冠,〔遗业於万三〕,李挈妻子、家资浮海去,俱惧法而避之,惜哉”![15]
陆德原,字静远,曾以己资修建甫里、学道二书院和徽州路、长洲县二儒学。《吴下冢墓遗文》卷二黄溍〈陆静远墓志铭〉:“君讳德原,字静远,姓陆氏,平江长洲之甫里人。少知学,治别室,延宿儒与居与游。左右书数千卷,常乘间披阅之。然能尚义而好礼,馆宾客无虚日”。“族有田千亩当得,君曰:吾衣食幸有余,又私此田,不可。创义塾,以田归之,遗重币迎儒先生,为时所信重如陆君{大}〔文〕圭、龚君璛、柳君贯者以为之师。郡守赵公凤仪为请於行中书省,畀甫里书院额,祠天随子为先贤而署君为山长。学道书院殿屋将压,君摄事,不阅月,为之{值}〔植〕仆支倾,轮奂之美悉还其旧。长洲县学废已久,君市材僦工,屋於故虚。於是,现复有学。甫里秩满,上名中书,调徽州路儒学教授。徽学亦久废,礼殿缺弛最甚。君以徽为儒薮泽,朱子阙里在焉,不宜坐视其坏,谋改作而财用不足,乃大发私橐以资土木之资,仍身任其役。沿郡檄来平江购良材,募善工以往,俾先诹日兴事”。[16]柳贯《柳待制集》卷一四〈甫里书院记〉:“厥(陆德原)既受署〔山长〕满且代矣,而犹笃不能忘,益治其(甫里书院)当具而未具者”。[17]郑元佑《侨吴集》卷九〈长洲县儒学记〉:“先是,〔长洲县儒学〕赡士廪饩未给,〔陆〕德原复买田以足之”。
不过,陆德原并没有活到新朝的开创。《吴下冢墓遗文》卷二〈陆静远墓志铭〉:“君(陆德原)方行而遽属疾,遂卒於家,元〔后〕至元之六年九月三日也,享年五十有九。一子:颐孙,始八岁。长女仲瑞,赘徐元震。幼女周保,生甫三月”。[19]陈基《夷白斋稿》卷三五〈徐元震圹铭〉:“吴人徐君孟达,讳元震,世居常熟之虞山,故徽州路儒学教授甫里陆公德元(原)赘以为婿。陆氏家素醇俭,教授公尤慎重,务以诗书承家。君既赘,事教授公如事府君,先意承颜,委曲备至。居久之,教授公捐馆,公独以身任遗孤之责,保抱扶持,俾娶且有子,而陆氏之业因赖以弗坠。人谓教授公有后,君之力也”。“不幸一疾不起,以至正十五年七月七日卒於家,得年四十七”。[20]陆颐孙,娶无锡人倪瓒次女。《清閟阁遗稿》卷一四周南老〈倪瓒墓志铭〉:“云林倪瓒,字元镇,元处士也。族属寖盛,资雄於乡”。“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遁”。“女三:长适徐瑗,次陆颐〔孙〕,幼为母舅蒋氏女”。[21]为避免成为“劫杀”的物件,倪瓒於至正十四年间弃田宅而流落四方;其婿陆颐孙可能也曾仿效其岳父的行为。因此,所称散财于“经纪人”而为“黄冠”的,不是陆德原而是其嗣子。[22]
令人惊讶,突然以“豪富”声闻於至正末的“沈万三”本人,曾经与大德、延佑后著名的文士冯子振、袁桷有过“交游”。《半轩集》卷九〈沈荣甫墓志铭〉:“初,〔沈〕荣父之先君子(富),游於故侍讲袁文清公(桷)之门,公每嘉其敦信义。时楚之长沙攸县人冯子振,方张声誉,号海粟,以文翰自矜许。来吴,必主之,深加爱厚,为大书积善二字,殆以表其志也”。[23]当然,“交游”不是没有可能,如以陆氏“管家”的身份款接这些佳宾;而“积善”二字,也是最初写与陆德原、而后为沈氏所拥有的收藏。事实上,沈氏家族之向学尚文、延聘儒人施教而有“雅士出现”,要到至正末以后。[24]谢应芳《龟巢稿》卷一九〈吴中衡墓志铭〉:“元末多故,南台台官买里古思公知其(吴辙)才,召为幕宾。方欲力荐而大用之,古思公以他事被谗落陷阱。公惧祸波及,变姓名挈家海上。久之,乃卖药以自养其亲。吴江富人有沈姓者,遣币招致。及门,其主人方事巫祷,先生乃飘然而归。翌日,沈氏复重币固请,先生终不赴而返前币焉”。[25]与之相映衬,沈富的旧主人陆氏,不再是地方“豪富”。以至於连陆德原所创、以祖上唐贤“天随子”陆龟蒙为主祀的甫里书院,被前后“弃置”近二十余年而没有维修。[26]



至正二十六年,平江路落入“吴王”朱元璋军队的掌握。一年后,“大明”帝国正式建立。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裏,“沈万三”之号传徧四方。“万三”之“三”,自叔伯兄弟数排行三;“沈万三”之“万”,“输其税石者万”。与大多有元朝“遗民”思想倾向而不太愿意出仕新朝的浙西士子的态度相反,富可“敌国”的沈氏似乎是竭力讨好出身属於完全不同“阶级”的明太祖。《坦斋集》卷下〈沈汉杰墓志〉:“自予(刘三吾)备官春坊词垣以来,日於班次拱听圣训,恒钱谷所暨,必首称吴中沈氏。国初有万三公、万四公兄弟,率先两浙户家,输其税石者万,玉音嘉叹。久之,复献白金为两者千五,以佐用度。上曰:尔心诚忠、意诚\厚,第系天下观望,万一人人相仿,是启利原。一有不效,人必不自安。我今富有天下,政不少此也。好语却之不得,乃俾任所意造廊房楹者六百五十,披甲马军者千,务厘是金乃已。其诚至若此”。[27]事情的结果,自然适得其反。《明史》卷一一三〈马皇后传〉:“吴兴富民沈〔万三〕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岭〕南”。[28]
综观洪武年间的施政,对待地方“大户”的政策极具特点。一方面,少、青年时坎坷的阅历始终抹不掉明太祖心理上的嫉恨和仇视;另一方面,中央财力的积聚又少不了这些人的全力支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豪富”被示以“恩荣”,授予其实不是“官”的“粮长”。同时,又借与禁惩“官”类似的“律令”颁布予以不时的制裁。郑真《荥阳外史集》卷四七〈韩常传〉:“今内附,有司以户赋之重,推〔韩常〕为粮长。每岁旅朝於京,拜伏奉天殿下,面闻圣谕,尚局珍馔饱饫宴赐。归遇乡党,以为千载荣遇”。[29]胡翰《胡仲子集》卷九〈吴纬绮墓志铭〉:“方履在潍州时,不远数千里遗履书曰:吾(吴纬绮)世以儒者著籍,守先人资产以树门户,而立身齐家,未尝逾先人一迹。今国家署粮长而吾挂名焉。惧豪长者好事,一旦有连,吾老不免耳。嗟夫!何其忧深思远也”。[30]朱元璋《明太祖集》卷二〈免秋夏税粮诏〉:“迩年以来,江东、浙西、江西及直隶府州官吏、粮长,不行优恤小民,已行问罪,亦以今年秋夏税粮,除官田减半入官不为常例,民田税粮尽行蠲免”。[31]“豪富”集中的苏州府,自不例外。宋濂《宋文宪集》卷三一〈熊鼎墓铭〉:“洪武六年,命之苏州核粮长罪状。君(熊鼎)至,择其尤虐民者杖徙之凤阳”。[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28 01: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