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6600|回复: 2

陆迥祖分支系承黄帝之后源出山东 落叶东方山造千年宗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7 16: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石地区主要集中在下陆、铁山、大冶罗桥等地,共38个村庄。

  姓氏起源
  源出多支 非同一宗
  据史记载,陆姓源出多支。
  陆姓第一支是黄帝第六世孙陆终,距今大约4400年,他住在山东平原县陆乡一带,是舜帝治国的贤能大臣,禹帝治水的得力助手。他生有六个儿子,后来演变出十几个姓氏。陆终实际是这众多姓氏的祖宗。在众多子孙中,有一支继其宗祧,奉陆终为陆氏的祖宗,黄石陆氏便出自这一支。
  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故城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陆浑国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这是陆姓的第二支。
  战国时,田完的裔孙田和把齐廉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齐君,史称“田氏代齐”。田齐政权传至齐宣王(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在位),宣王把他的小儿子田通封于山东省平原县陆乡(今山东省乐陵县西南),也就是原来黄帝第六世孙,颛顼帝曾孙陆终受封之地,田通的子孙以封邑为姓,也称陆氏,这是陆姓的第三支来源。
  北魏孝文帝时期,极力推行引导姓氏改革,实行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步陆孤氏改为陆姓,史称河南之陆,这是陆姓的第四支来源。

  姓氏之旅
  落叶东方山全因景美
  寻访陆氏,记者不得不想到下陆。“东方山下一片陆”,东方山下的居民大多为陆氏后裔,“下陆”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
   “东方山下一片陆”,此“陆”既是说姓氏,也是说土地。据说当年陆姓地多,就连东方山也曾是陆姓的家山,可见陆姓居民是东方山最早的居民之一。
  然而,陆氏一族是如何迁居到黄石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陆迥,字伯高,唐代名相陆贽之弟,生于唐元宗八年(公元720年),公元740年进士及第,荐任磁洲刺史(今安徽境内),后迁任朝廷五马大夫。任职期间多次视察湖北铁冶,见东方山下依山傍水、地广人稀、景色迷人,于是在此广为置业,购买山场田地,携带子孙来此地落业。公元790年,辞官归田,放牧安度晚年。
  这与历史的发展也极为吻合。据记载,自秦汉以来,陆氏一族以山东、河南为发源地,不断向周边地区发展,逐渐出现了以平原(今山东平原)、河南为中心形成的名门望族。唐宋时期,陆氏开始向全国播迁发展,陆迥就是其一。只是他迁移并非因为战乱,也非风水问题,只是爱上了东方山的景色而已。
  至今在东方山上弘化禅寺后,陆氏宗祠历经千年依然屹立着。这间古宗祠,已被列为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与祖师殿相距很近。姓氏宗祠与寺庙道场建在一起,这种现象,不说是记者所采访的姓氏宗祠中,就是在全国也不多见。
  走进这间古宗祠,看到祠内仍保存了原貌。虽然大门两侧的石鼓、石狮已粉碎,大型精致的神龛也破坏得残缺不全,但宗祠内两侧精雕细刻的汉白玉圆门,上方各用篆体撰写的“腊梅”“秋菊”四字,至今清晰可见,字体清丽秀美。同时,祠内还保存了一幅雕刻精美的古轿,村民说,这座古轿已有上千年历史了,被他们视为了神轿。
  原来,南岳云游高僧智印和尚游历东方山,见山色秀丽,便在此建道场修行。从此,智印与陆迵相交甚密,陆迥常率族人上山来听智印讲经说法,两人交往情深,成为方外之交,并结金兰。智印圆寂后,其骨被安放于东方山上的多宝塔中。随后陆迥去世,其后人为了继承陆迥与智印的友好传统,将陆迥的塑像供奉在多宝塔中。北宋中期,陆迥后裔为了祭祀方便,便在祖师殿后起造宗祠。
  从陆迥至今,从东方山麓迁出六百余支脉,分布陕西、四川、河南、安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等十余省近百县、市、区,人口推算近20万。

  后世忆访
  陆向东 陆氏族长 《陆氏族谱》主编
  陆胜华 陆氏理事会理事
  记者:陆氏宗祠十分古老了,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陆向东:陆氏宗祠始建于北宋中期,历经宋、元、明、清46帝,有近千年的历史,这在荆楚大地上是屈指可数的。建筑为砖木结构,占地约480平方米。宗祠内供奉着唐朝五马大夫、磁州刺史陆迥的塑像,迄今近九百年。2008年陆氏宗祠正式被湖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期间陆氏宗祠有重建过吗?
  陆胜华:重修过。这间祠堂最初建成时是叫“大士阁”,阁有三大间,正中供奉着陆迥的沉香木雕像。明朝时,大约公元1603年的一场大火,将整个东方山的梵宇(佛寺)建筑焚成一片废墟,“大士阁”也未能幸免。几年后,陆氏后裔集资在“大士阁”的废墟上建起了建筑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的“陆氏宗祠”。
  陆向东:其后,陆氏宗祠又历经三毁三建。最近一次是在“文革”期间,陆氏宗祠遭到了毁灭性的洗劫。祠堂大门两旁近900年的撑石鼓、玉狮子被粉碎,几百年的神龛浮雕被破坏得残缺不全,供奉了数百年的陆迥塑像被劈成了木渣,千年神轿幸亏被陆柏林庄的村民夜间背运下山,藏了起来,才得以保全。
  记者:千年神轿是干什么用的?
  陆向东:千年神轿是北宋初年建成的,至今已有1800多年,是我们的太公陆迥和智印祖师的神像共用的。每隔一段时间,陆氏后人和寺里的僧人便会轮流抬着他们的神像游山。最近一次游山是在2008年,时间是不固定的,碰到有重大事件时才会游山,是非常大规模的庆典活动。
  记者:目前陆姓人口大概有多少呢?都分布在哪?
  陆向东:目前陆迥公的后人陕西、四川、河南、安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等十余省近百县、市、区,人口推算近20万。黄石地区主要集中在下陆、铁山、大冶罗桥等地,共38个村庄。
    名人志
  “二十四孝”陆绩
  陆绩(187—219年),字公纪,江苏吴郡人。他学识渊博,诗、书、礼、易无一不晓,天文地理尤其精通。他撰写的《浑天仪说》,创作的《浑天图》,注《易》、释《太玄经注》皆传于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天文学家。
  陆绩6岁时随父到袁术家作客,袁术拿橘子招待他。他悄悄地把三个橘子揣到怀里,拜别时,橘子掉到地上,袁术问他为什么要怀揣橘子。他回答说:“我想拿回去让母亲尝尝。”陆绩公6岁就知道孝敬母亲,袁术大为赞美,被列入中国二十四孝之一。陆氏奉绩公为世祖,堂号为“怀橘堂”。
  唐朝著名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时著名的诗人。绍兴中应礼部试第一,但为奸相秦桧所黜。秦桧死后,始任福州宁德主簿。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今南昌市),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与大将张浚商讨恢复中原,被诬告免职。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今四川崇庆、乐山、荣县)任职。未几,朝廷召回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升迁宝章阁待制。晚年隐居家乡。其诗今存有九千多首,内容以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反对投降为主题,兼有反映人民疾苦,批判时政之作。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精典杰作。生前便被人称为“小诗仙”。世界伟人毛泽东称陆游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团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兼《青年实话》主编,团中央组织部干事。遵义会议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红星报》主编。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任《解放日报》总编辑。1945年任中共中央宣传教育部部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文教小组组长。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9月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1月兼任文化部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1979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79年7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轶闻志
  陆迥赐山
  公元804年,南岳云游高僧智印和尚游历东方山,见山色秀丽,心中十分惬意。这时,他看到两个老汉正在山上放牛,经过询问才知,两老汉一个叫陆迵,一个叫薛珂,都是本地人,此山叫东方山。
  年轻的智印和尚忽然想起临行前师傅的嘱咐:“遇东方则止,遇青白则住。”“难道东方就是东方山?”智印自言自语,当他再向前行进时,抬头看见一棵参天银杏树(银杏也称白果),他恍然大悟:“这不正是自己的修炼之所吗?”
  智印对陆迵与薛珂说:“此山能否化我一袈裟之地作为修炼道场?”陆迵与薛珂心想,化一袈裟之地能有多大的地方?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智印双手合一,说了一声多谢,便将袈裟向空中一抛,只听“呼”的一声,东方山十个山头尽被袈裟罩住了。陆迵大惊,说:“请大师大发慈悲,为我子孙留一些地盘营生吧!”智印哈哈大笑,把袈裟轻轻一提,九座山峰又露了出来,只盖住了揽胜垴和曼倩垴中间一条峡谷,说:“只此足矣。”
  智印来到银杏树下,告诉陆迵与薛珂两位老人,想在此结一茅庵,两位老人说,那自然很好,只是这里没有水。说完,只见智印和尚眯眯一笑,来到一块平整的山地上,将手中的锡杖往下一戳,顿时一股清泉从地下冒了出来,这就是祖师殿后陆氏宗祠门前那口古井“灵泉卓锡”。
  从此,智印与陆迵相交甚密,常常率族人上山来听智印讲经说法,两人交往情深,成为方外之交,并结金兰。

  生辰交换
  传说,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是智印生辰,而陆迵生辰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由于六月初一正是盛夏,山下信众上山为智印祝寿因路远,易发生中暑,智印十分不忍。
  公元814年深秋,智印祖师深知因积年传法,行将涅槃,召来众弟子交待后事,并请来了已是95岁高龄的陆迥,说道:“贫僧近来该圆寂了,今天请老寿星来有一事相商,咱俩是莫逆之交,情同手足,我是六月初一生,寿星是十月初一生,为了表示友情和后嗣的祭祀方便,我俩将生日调换,不知准否?”陆迥顿时老泪纵横,哽咽说:“大师恤老朽及后嗣之情,老朽多谢了。”从此,陆迥的生日改在了每年的六月初一,智印祖师的生日改在了每年的十月初一。

  永不为官
  公元1468年,陆迵第34代孙陆孟升从祖屋迁至东方山下立业后,因后山柏树成林,故称陆柏林村。
  陆孟升从小聪明好学,明代景泰年间选入国学,荐任江苏石壕县县令,由于他一生刚直不阿,为官清廉,年近花甲仍然是一名清正的县官。据说,有一天,他深入乡村体察民情,突然,从官道上来了一位八抬大轿的官员,威风凛凛。他无法回避,只好跪在路旁迎送。当大轿走到他面前时,从大轿里面伸出一个满脸横肉的大脑袋来,对跪在路旁满头白发的陆孟升县令放声讥笑,然后扬长而去。
  陆孟升回到县衙中,气愤不己,回想自己一生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如今落得如此奇耻大辱,决定辞官回乡。临别的时候,石壕县成千上万的百姓挥泪恭送。新上任的县令见如此感人的场面,当即提笔写道:“七月解组,重曰遮轮,乌台崇节,千里遗金。陆公,真贤人也。”公元1504年,陆孟升归隐山林后,告诫子孙,永不为官。从此,在明清时期,陆柏林村考入进士、举人的不少,却没有一人步入仕途,直到解放后,才结束这种“家训”。
发表于 2016-4-29 10: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迥是陆贽弟弟这个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希望今后能予以修改,稍有史学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年份有问题。不但陆迥比陆贽年长,甚至二世陆淳也比陆贽年长,这么明显的错误我们还在继续,实在是贻笑大方。另外迥祖的官职是磁州刺史,不是什么五马大夫,五马大夫是明代冯驯的专指,所谓冯二马驯三马,所以自称五马大夫。不过五马确实是刺史的代称,估计当年迥祖落籍湖北后,告知世人官居五马,多年以后,以讹传讹变成五马大夫!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迥祖字辈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3-28 18: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