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查看: 11811|回复: 5

东方山下一片“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1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1-10-18 14:48 编辑

东方山下一片“陆”


来源:东楚晚报


陆柏林老街

清晰可见的篆体“秋菊”

保存完好的汉白玉圆门

被陆氏村民视为千年神轿的古轿

位于弘化禅寺内的陆氏宗祠

秀丽的陆柏林新村


  在东方山游玩,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东方山附近的居民多为陆姓,不仅如此,陆氏宗祠还与弘化禅寺的祖师殿紧挨在一起,姓氏宗祠与寺庙道场建在一起,这种现象,在全国也不多见。这其中的秘密在哪里?
  “下陆”的由来
  4月中旬,下陆区宣传部多次给记者打电话,他们在全区做一个策划,开展“走进下陆文化名村”系列宣传活动。记者想,该活动肯定有意义,开展起来后,在黄石地区也许是第一家。
  提起下陆,市民很自然就会想到东方山,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何东方山周边的居民多为陆姓?难道,这“下陆”之地名也与东方山有关?
  记者翻阅了《黄石地名志》和《大冶县志》,对此没有作考究。但在《大冶县志》中记载,下陆区原隶属大冶县。而大冶居民最早的姓氏,分族集居者居多,形成若干个庄门,往往一姓一片。其中就有“东方山下一片‘陆’等”地方俗语。
  在《下陆区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建宗元年,即公元780年,唐相陆贽之弟陆迵任磁洲(今安徽贵池地区)刺史,70岁致仕,遂置业于兴国,定居大冶,其后子孙繁衍,从地势较高的走马寨南麓,直至地势较低的黄荆山西端,形成一片陆氏村庄,俗有“东方山一片陆”之称。下陆之名亦由此而生产。
  在下陆区东方山街道办事处陆柏林自然村,记者专门找到了原下陆区教育局退休干部陆向东先生,几十年来,他一直热衷地方宗族文化研究。他告诉记者,“东方山下一片‘陆’,此“陆”非“绿”也,“陆”一说是姓氏,东方山下多为陆姓,二说是土地,据说当年陆姓地多,就连东方山也曾是陆姓的家山,可见陆姓居民是东方山最早的居民之一。从族谱查阅,到现在为止,环东方山仍有38个自然村姓陆,就连东方山山背的鄂州汀祖一带也多有陆姓,常住人口达到14000多人。
  陆迥智印义结金兰
  在东方山弘化禅寺智印祖师大殿后,有一座古宗祠,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部位。宗祠与祖师殿相距很近。按照民间惯例,一般说来,宗祠不应建在寺庙内,为何在东方山弘化禅寺这座千年古庙里会建有一座宗祠呢?
  陆向东告诉记者,这种现象还得从他们陆姓的祖人陆迵说起。陆迵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陆贽之弟,曾任磁洲(今安徽贵池地区)刺史,后调任朝廷主管铁冶,因多次深入湖北境内,见东方山依山傍水,地广人稀,景色透人,公元790年,他辞官归田,率领子孙来此购买山场林地,并落业于此安度晚年。
  公元804年,南岳云游高僧智印和尚游历东方山,见山色秀丽,心中十分惬意。这时,他看到两个老汉正在山上放牛,经过询问才知,两老汉一个叫陆迵,一个叫薛珂,都是本人,此山叫东方山。
  年轻的智印和尚忽然想起临行前师傅的嘱咐:“遇东方则止,遇青白则住。”“难道东方就是东方山?”智印自言自语,当再向前行,他抬头看见一棵参天的银杏树,银杏也称白果,他恍然大悟:“这不正是自己的修炼之所吗?”
  智印对陆迵与薛珂说:“此山能否化我一袈裟之地作为修炼道场?”陆迵与薛珂心想,化一袈裟之地能有多大的地方?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智印双手合一,说了一声多谢,便将袈裟向空中一抛,只听“呼”的一声,东方山十个山头尽被袈裟罩住了,陆迵大惊,说:“请大师大发慈悲,为我子孙留一些地盘营生吧!”智印哈哈大笑,把袈裟轻轻一提,九座山峰又露了出来,只盖住了揽胜垴和曼倩垴中间一条峡谷,说:“只此足矣。”
  智印来到银杏树下,告诉陆迵与薛珂两老人,想在此结一茅庵,两老人说,那自然很好,只是这里没有水。说完,只见智印和尚眯眯一笑,来到一块平整的山地上,将手中的锡杖往下一戳,顿时一股清泉从地下冒了出来,这就是祖师殿后陆氏宗祠门前那口古井“灵泉卓锡”。
  从此,智印与陆迵相交甚密,常常率族人上山来听智印讲经说法,两人交往情深,成为方外之交,并结金兰。为了感激陆迵之情,智印还在寺庙后殿为陆迵设生祠神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陆显祥 于 2011-10-18 14:57 编辑

精致的木雕

古轿上的木雕

雕刻精美的神龛

千年古井


    陆氏宗祠与古轿
  传说,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是智印生辰,而陆迵生辰是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由于六月初一正是盛夏,山下信众上山为智印祝寿因路远,易发生中暑,智印不忍,请求与陆迵商议互换生辰,以解信众之苦。陆迵欣然同意,从此,二人互换生辰,被传为佳话。
  公元812年,智印因大举修建禅寺,积劳成疾,29岁圆寂,被安放在东方山多宝塔中。7年后,99岁的陆迵去世,其后人也将其供奉在多宝塔中。北宋中期,陆迵后人人丁兴旺,在祖师殿后建造宗祠,名为“大士阁”。公元1603年,寺庙发生一场大火,“大士阁”也未能幸免,化为一片废墟。公元1606年,陆氏后人集资重建了面积达600多平米的陆氏宗祠。
  记者在陆氏宗祠看到,祠内仍保存了原貌,特别两侧精雕经细刻的汉白玉圆门,上方各用篆体撰写的“腊梅”“秋菊”四字,至今清晰可见,字体清丽秀美。同时,祠内还保存了一幅雕刻精美的古轿,村民说,古轿有千年历史了,被他们视为了神轿。
  陆向东介绍,陆氏宗祠历经岁月沧桑,文革中祠堂大门两侧的900多年石鼓、石狮也已粉碎,大型精致的神龛也破坏得残缺不全,供奉了数百年的陆迵塑像也被劈了柴火,古轿还是村民藏了起来才得以保全。
  古老的村
  陆柏林自然村是东方山下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位于东方山风景区山门口的管塘村。陆向东讲,公元1468年,陆迵34代孙陆孟升从祖屋迁至此地立业后,因后山柏树成林,故称陆柏林。
  陆孟升从小聪明好学,明代景泰年间选入国学,荐任江苏石壕县县令,由于他一生刚直不阿,为官清廉,年近花甲仍然是一名清正的县官。据说,有一天,他深入乡村体察民情,突然,从官道上来了一位八抬大轿的官员,威风凛凛。他无法回避,只好跪在路旁迎送。当大轿走到他面前时,从大轿里面伸出一个满脸横肉的大脑袋来,对跪在路旁满头白发的陆孟升县令放声讥笑,然后扬长而去。
  陆孟升回到县衙中,气愤不己,回想自己一生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如今落得如此奇耻大辱,决定辞官回乡。临别的时候,石壕县成千上万的百姓挥泪恭送。新上任的县令见如此感人的场面,当即提笔写道:“七月解组,重曰遮轮,乌台崇节,千里遗金。陆公,真贤人也。”公元1504年,陆孟升归隐山林后,告诫子孙,永不为官。从此,在明清时期,陆柏林考入进士、举人的不少,却没有一人入仕途,直到解放后,才结束这种“家训”。
  记者来到陆氏老屋古祖堂内,陆向东介绍,堂内的神龛至今好几百年了,仍然保存完好。在老祖堂周围,原来都是一排排的老屋,还有悠长的古石板街,如今老屋多被拆除,只剩下这几间老屋和祖堂。
  在陆氏老屋,记者还发现一口老井,陆向东说,这口老井据说就是当初他们的祖先陆迵在此落业时挖的,至今有一千多年了。老井井口是一块整体的厚石雕凿而成,由于岁月的磨砺,井口已被井绳磨得凸凹不平,十分光滑。清澈甘甜的井水十分清凉,虽然村中安装了自来水,但仍有很多村民在此担水。一位居民说,这口井哺育了村民千年,也见证了古村历史的变迁与发展。
发表于 2012-6-4 19: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更多人弘扬东方山陆氏文化。
发表于 2012-6-4 2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东方山下一片陆。
发表于 2012-12-7 00: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绿......我们陸氏, 世世代代勤勞, 为人友善, 少有强盜, 多有布施, 上天祖先恩典, 不敢忘怀, 富时慈悲, 穷时忍耐......
发表于 2012-12-14 2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我们这儿一样,陆念绿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4-17 03: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