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训系总宗谱》即将面世

主题: 南闸陆氏

查看: 12910|回复: 13

南闸陆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14: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冬至是各家各户祭祖的日子。那时,无锡惠山脚下一带的祠堂,每到冬至就会热闹非凡。祭祖宗,讲的是长幼有序、和睦相处,这时候就会隆重地请出家谱。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旧的宗法关系的打破,家谱面临了灭顶之灾。今天,许多人又开始修起了家谱,江阴南闸的陆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盛世修史认祖归宗

  江阴南门外,有个南闸镇。南闸有一条运河,河边有两个村落,一个叫陆家沟村,一个叫团子头村。12月17日,冬至前的一个天气晴朗、寒风猎猎的日子,陆氏宗祠内却热闹非凡。来自18个村的400多个男女老少来到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并领取新修的《陆氏世谱》。满堂同姓人,让原本宁静的乡村刹那间热闹起来,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南闸陆氏上一次的修谱已是57年前的事了,所以今天修谱成了一件新鲜事。当主祭人陆新华宣读完古雅的四言祭文后,数百名陆姓族人满怀着感恩之情,8人一排向堂上供奉的南闸陆姓始祖陆彦公的牌位叩拜。
  然而,这一切只可能发生在修家谱之后,之前,南闸各村的陆氏后人并不都明白自己都是陆彦公的后人。江阴陆姓的始迁祖是北宋的陆起,后来,有一支迁往苏州。到了明末,六十七世裔孙陆彦不愿为腐败的明朝效命,为了避役返回家乡,成为南闸一支的始迁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

续修家谱一呼百应

  最初倡议修谱、也是主持修谱的人是75岁的陆德元老人,他退休前是信用社主任。去年初,他无意中向团子头村72岁的陆金度打听还有没有老的家谱,谁知金度家居然保存着民国38年(1949年)团子头一支印的老谱。陆德元萌发了重修家谱的想法,一件涉及家族的大事从此开了头,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几个老人金度、阿兴、阿郎、新华、良成等人的赞同。
  在1949年的印本上,看不出陆彦公四个儿子的详细情况,就必须挖掘别的本子。于是,几位老人利用周日开会商量,在发动大家进行新谱登记的同时寻找老谱的资料。发动村民的过程中,也听到一些不理解的声音。毕竟,多年以来,家谱和宗族已经成为许多人印象中的封建残余,有的人对修谱的意义并不是很明了。这时,几位老人又担负起了解释修家谱意义的工作,还告诉大家,家谱将收录先进事迹以光宗耀祖、教育后代。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家表示了支持,纷纷捐钱出力。

拾遗补阙终有成

  去年5月,团子头修订家谱已接近尾声,这时1920年的老谱忽然出现了,看了老谱,大家这才发现前村后村陆姓原来是一家,附近好多村也是同一支。修谱中有了这样的发现,事情自然有了新的转折。四位老人决定两村应该合起来修南闸一支的陆氏宗谱。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的陆氏尧歌支后裔陆发根也提供了一些资料。经过对已有资料的反复对照,刘家村、璜塘、璜村等地的资料仍然缺失。根据老谱,三房应武公仅有迁居荼镇的语句,再无下落,四房的资料也不全。于是大家想到去庙前村寻找线索。庙前村从前有城隍庙,各姓家谱都集中在这里,也许会有些资料留下来。
老人们冒着酷暑前去庙前村,功夫不负有心人,种种迹象与新发现的资料表明,庙前陆姓正是从陆家沟出去的,三房应武公的后裔支脉终于找到了。至此,南闸四房谱系全部找到,修南闸支谱成为可能。
  这些消息迅速地传了出去,陆家沟和团子头的村民开始感到了修家谱带来的变化。

修谱修出和谐路

  发起续修家谱的几位老人主要来自相邻的两个自然村:陆家沟和团子头。1920年修家谱时,两村曾为谁是长房、谁是大哥引起纷争,导致修谱一事长期悬而未决。在传统的观念里,这是事关家族地位的头等大事,因此两村产生了摩擦,互不相让。
  陆家沟村和团子头村是前村搭后村,种地难免往来穿插,有了矛盾后,扔砖头打架时有发生,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编修人员之一的陆新华认为,修家谱既然能修出矛盾,也就能创造和谐,应该把修谱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于是,大年初一,修谱的老人们在陆家沟和团子头两村分别召开了统一修谱的座谈会。会议上,大家讨论了资金、资料的种种问题,决定分头分工开展工作。
  过去修家谱,妻女只有姓没有名,嫁出之后就无着落,79世裔孙陆国均认为,今天修家谱不能简单地重复历史,而是应该去除这些陈旧的观念。因此主张将陆姓妻女姓名及女儿出嫁后的子女姓名也一并收录。非但如此,诸如上门女婿、领养子女都如实修入了家谱。
  案头的工作在做,务实的事也悄悄地开始了。原来,从团子头村到街上需要绕过陆家沟村,多走一段路,通过修谱,两村人了解到原是平辈兄弟,本是一家人,多年不和一朝冰释,纷纷商议起修路的事。团子头村上街原来只有条田间小道,虽然也算是路,然而一旦下雨就非常泥泞,老人小孩非常不便。田间小道地处相邻的南运村,于是陆德元、陆阿兴就与南运村党支部书记许兴富谈起了这个想法,没想到许书记记在心头,与村委商量后,同意无偿加宽路基。于是,两村用募集来的修谱资金中的一部分修了一条300多米长、2米半宽的砂石小路,上街方便了许多。

一本家谱一个金矿

  由于距离上次修谱已将近60年,如再不续修,只需断隔一代,很多人家的名字就无法在老谱上对上号。
  无疑,这次修家谱是抢救性的。
  今年清明节,由二房后裔、香港“东南亚轴承大王”陆镇早年前捐资建造的陆氏宗祠经过大修,焕然一新。江阴陆氏南闸全支代表第一次到这里祭祖,这是全支谱系整理的成果。到4月底,南闸陆氏宗谱终于完稿。重修的《陆氏世谱》弥补了旧谱上南闸始迁祖陆彦公第三子陆应武一支谱系的缺失,将散布在江阴4镇18村的陆彦公裔孙近1500人录入家谱。据统计,南闸陆氏至今已繁衍到83世,辈份最小和最大的“老长辈”之间相差7代。
  修谱大功告成,但编修委员会的成员们认为这还不够,应该建立一个机制来开展氏族内的管理,同时,为三十年后再次修谱作准备。南闸陆氏族务委员会就此成立了,族会务的责任是处理家族纠纷、减少矛盾、扶贫帮困、发展经济。
  在陆氏世谱里,一直将陆姓追溯到虞舜与黄帝,源远流长、世系分明,这也是中华许多家族的共性。这样详尽的世系表,将中国人的代代繁衍如实地记载下来,对于学者而言,这是一个“金矿”,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分明是家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所在。

修谱也成时尚

  近年以来,各地修家谱的新闻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想通过修家谱来认祖归宗,来了解祖先和亲友的来龙去脉。常州武进地区新修成的家谱就已有30部以上,无锡近年新修家谱也是方兴未艾。无锡是吴姓的发源地,在无锡梅村泰伯庙内,中华吴氏大统谱的编纂工作也已进行了数年。这个吴氏大谱吸引了全世界的吴姓人氏。此外,无锡许多名门望族也相继整理或续修家谱。无锡荣氏已有《荣氏谱系》和《荣氏家族》二书出版。苏氏、秦氏、王氏等也都已完成修订本。
  修家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是一件花钱的事。既然这样,人们为何还要热衷于修家谱呢?古语说“盛世修家谱”,民间也有要族里出了大人物才修谱的说法。日子好过了,怀旧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老人想让儿孙们了解自己的祖先,让儿孙们继续保持亲友间的联系,分散的族人要回乡“找组织”,这都不免要借助于家谱。修家谱从被视为封建糟粕到成为时尚,既是氏族文化重新得到人们接受的体现,也是海内外华人大一统意识与民族自尊心增强的标志。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5: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逐步添加。
发表于 2009-7-26 14: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闸陆氏出了世界冠军,陆春龙,加油!
发表于 2011-10-20 22: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谱意义重大,尤其在目前老谱已经大量散佚的情况下,是挽救性的,否则断代无法修复。
发表于 2011-10-22 13: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氏世谱》(南闸支)已收录进陆氏世系总表第八十二版。
发表于 2011-10-22 1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喜可贺,真希望能尽快收全本支信息。
发表于 2014-5-21 1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5-22 2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上传一下资料看看
发表于 2014-9-22 19: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志坚 发表于 2009-5-11 15:57
逐步添加。

多上传点图文资料上来与大家分享!
发表于 2015-5-13 16: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宗亲:我是江苏江阴南沙占文桥的,祖父陆记南,父亲陆玉才,因60年前到了西安,祖父父亲以不在了。能否帮忙发一份陆氏祖谱资料QQ:283338791 ,以了解我们先辈,谢谢了。
发表于 2017-4-17 0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璜塘的报到
发表于 2017-4-17 22: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江南省 江苏 浙江 安徽 上海四地的陆氏可是千年贵族
发表于 2017-4-21 11: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落的陆氏后人太多,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发表于 2020-3-22 16:3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阴支可能从山阴支迁徒去的…陆起公上面的祖先知道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12 | 《 陆氏家园 》  版权所有 | GMT+8, 2024-3-28 21:03

返回顶部